接受贿赂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解读及处理方式如下:
第一,以金钱作为收呈方式,个体所获取的贿赂金额若超过5000元人民币即需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然而,如个人所获得的贿赂金额未达此标准,却具备以下任意一种情况,亦可能被视作受贿罪行:
(1)由于受贿行为直接导致了国家或社会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2)蓄意为难或威胁有关单位或个人,并对他们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3)强制索取涉及财物的行为。
关于法律如何界定受贿犯罪行为,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受贿行为人所得的贿赂金额是否达到法定的数额(即5000元人民币)。
只要受贿金额达到这一标准,即可确立受贿罪的事实;如果受贿人所获金额尚未达到5000元,且情节相对轻微,一般会被视为普通违法行为,由其所属机构或上级主管部门依据具体情况予以适当的纪律处分。
其次,作为受贿罪的另一要素,即使行为人没有为他人谋取私利,也能构成受贿情节。
例如,行为人行事果决地索要财物,均适用于受贿罪的定义。
此外,根据中国法规,无论是不是他人的利益,只要是从他人处索取财物,就可以被判定为受贿罪。
更加严格的是,那些以不当手段获取财物和以不正当利益为他人做事的人,将受到从重罚则。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非法收取他人财物,同时为他人谋求利益的行为,即可确认为受贿罪。
至于谋求利益的是非曲直以及是否实际实现,都不会对受贿罪的成立产生实质性影响。
最后一点,在特定环境下,国家工作人员的亲属即使并非国家工作人员,也有可能被列入受贿罪的共犯范畴。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
贪污或者受贿数额在三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较大”,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贪污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三万元,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其他较重情节”,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一)贪污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防疫、社会捐助等特定款物的;
(二)曾因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受过党纪、行政处分的;
(三)曾因故意犯罪受过刑事追究的;
(四)赃款赃物用于非法活动的;
(五)拒不交待赃款赃物去向或者拒不配合追缴工作,致使无法追缴的;
(六)造成恶劣影响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受贿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三万元,具有前款第二项至第六项规定的情形之一,或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其他较重情节”,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一)多次索贿的;
(二)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损失的;
(三)为他人谋取职务提拔、调整的。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
贪污或者受贿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三百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巨大”,依法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贪污数额在十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具有本解释第一条第二款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依法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受贿数额在十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具有本解释第一条第三款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依法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全文1.4千字,阅读预计需要5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