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1世纪不动产上海区域新闻发布会暨21世纪不动产上海锐丰房地产开业庆典在沪召开,高调宣布正式收购搏邦地产,搏邦地产在上海的22家门店将以“21世纪不动产”的名义开展运营。上海老牌中介搏邦地产的确懂得“投怀送抱”之道,继今年3月以3000万元局部卖身香港宏昌科技之后,现又成功把剩余部分付于世界巨头21世纪不动产。
其实,除了搏邦被收购事件,今年可谓上海房产中介行业的多事之秋。3月,易居中国引进2500万美元海外基金,旗下中介品牌易居臣信逆势扩张。9月,加拿大庞巴迪公司旗下机构与上海智恒房产签署协议,将分两阶段收购智恒房产55%股权。11月,“房产之窗网络免佣金中介模式”正式推出。12月,戴德梁行属下专营住宅中介业务的泛城租售网撤离浦东,关闭全部4家门店。更有趣的是,北京最大的房产中介机构中大恒基也来凑热闹,摩拳擦掌意欲掘金上海滩。
宏观调控之下整个房地产业趋于紧缩,房产中介业同样难以幸免。2005年的地产新政使上海楼市成交量出现大幅震荡,房产中介门店由高峰时的约14000家骤降至8000家左右。今年一季度上海楼市出现明显的回暖迹象,汉宇、美联、中原等大公司随之显露重新扩张的势头。但自5月份开始的新一轮调控,尤其是营业税征收期限延至5年、重征个调税等政策,大幅提高了二手房交易成本,直接抑制了供求双方交易热情。
宏观调控使房地产行业的企业皆受影响,连地产巨头顺驰都被迫12亿元卖身香港路劲基建,遑论其他“小鱼虾米”。但是,从很大程度上讲,宏观调控对中介机构的影响力更甚于对开发商和代理策划公司,中介企业优胜劣汰的速度和程度也更快、更深。为什么这么说呢?开发企业尤其是大开发商,其核心资产在于品牌、团队、理念、信用等,这些因素受楼市走弱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而中介公司的核心资产是网络,即一个个门店,中介门店的运营成本(主要是房租)较高且难以压缩,楼市走弱立马就能导致交易量的下降,随即就会影响到单个门店的盈利水平。与其连续亏损几个月,还不如关门歇业,等楼市回暖时再另辟新店。所以我们经常看到,街头的房产中介店总是“花开花又落”、“城头变换大王旗”。
不可否认的是,并购盛行有利于房产中介行业的良性发展,因为毕竟房产中介市场秩序的混乱既源于制度不完善、监管不得力,也源于行业集中度不高、资源配置不够优化。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外资向中介行业渗透的步伐进一步加快,继去年软银、凯雷入股顺驰不动产网络集团,高盛注资21世纪中国不动产之后,今年单是上海,就有易居、智恒、搏邦等机构或主动或被动地引进外资。在中国房产中介业优胜劣汰、重新洗牌的关键时期,外资表现出浓厚兴趣的原因不外乎三个:一是世界范围内资本流动性过剩,外资对中国经济发展尤为看好,甚至对政策限制也不以为然;二是外资看好中国巨大的住宅消费市场,尤其是看到二手房交易占住宅成交总量的比重正日益增加;三是外资通过并购快速扩张后,或者去海外上市,或者重组包装后进行转手,以获取丰厚回报。
总之,宏观调控使房产中介业的市场秩序归位,行业利润摊薄,企业洗牌速度加快,这有利于提高行业集中度,亦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为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高级评论员)《中国房地产报》
全文1.3千字,阅读预计需要5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