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与设施是生产过程的物质基础,下重要的生产要素。物作为事故第二大要素,已在上述的安全系统论原理中得到揭示。为了有效预防、控制设备导致的事故发生,运用设备事故规律和预防、控制事故原理联系生产或工艺实际,即提出了这种超前预防、控制事故的方法。
在生产实践中,设备是决定生产效能的物质技术基础,没有生产设备特别是现代生产是无法进行的。同时设备的异常状态又是导致与构成事故的重要物质因素。例如,没有机械设备的异常运行,就不会发生与锅炉相关的各种事故等。因此,要想超前预防、控制设备事故的发生,必须做好设备的预防性安全管理,强化设备的安全运行,改变设备的异常状态,使之达到安全运行要求,才能有效预防、控制事故的发生。
1.设备因素与事故的规律
设备事故规律,是指在生产系统中,由于设备的异常状态违背了生产规律,致使生产实践产生了异常运动而导致事故发生,所具有的普遍性表现形式。
(1)设备故障规律。设备故障规律,是指由于设备自身异常而产生故障及导致发生的事故,在整个寿命周期内的动态变化规律。认识与掌握设备故障规律,是从设备的实际技术状态出发,确定设备检查、试验和修理周期的依据。例如,一台新设备和同样一台长期运行的老、旧设备,由于投运时间和技术状态不同,其检查、试验、检修周期是不应相同的。应按照设备故障变化规律,来确定其各自的检查、试验、检修周期。这样既可以克服单纯以时间周期为基础表态管理的弊端,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检查、试验、检修的次数,节约一些人力、物力、财力,提高设备安全经济运行的效益,又能提高必要检查、试验、检修的效果,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设备在整个寿命期内的故障变化规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设备故障的初发期;第二阶段,是设备故障的偶发期;第三阶段,是设备故障的频发期。
设备故障初发期是指设备在开始投运的一段时间内。由于人们对设备不够熟悉,使用不当,以及设备自身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性,因而故障率较高。这段时间也称设备使用的适应期。
设备故障偶发期是指设备在投运后,由于经过一段运行,其适应性开始稳定,除在非常情况下偶然发生事故外,一般是很少发生故障的。这段时间较长,也称设备使用的有效期。
设备故障频发期是指设备经过了一段、二段长时期运行后。其性能严重衰退,局部已经失去了平衡,因而故障—修理—使用—故障的周期逐渐缩短,直至报废为止。这段时间故障率最高,也称设备使用的老化期。
从设备故障变化规律中得知,设备在第一阶段故障初发期,尽管故障率较高,但多半是属于局部的、非实质性故障,因而只需增加安全检查的次数,即检查周期要短。其定期试验、定期检修的周期,可同第二段故障偶发期的试验、检修周期相同。但到了第三阶段故障频发期时,随着设备故障频率的增高,其定期检查、试验、检修的周期均要相应的缩短,这样才能效预防、控制事故发生,保证设备安全运行。
(2)与设备相关的事故规律:设备不仅因自身异常能导致事故发生,而且与人、与环境的异常结合,也能导致事故发生。因此要想超前预防、控制设备事故的发生,除要认识掌握设备故障规律外,还要认识掌握设备与人、与环境相关的事故规律,并相应地采取保护设备安全运行的措施,才能达到全面有效预防、控制设备事故的目的。
(3)设备与人相关的事故规律:设备与人相关的事故规律,是指由于人的异常行为与设备结合而产生的物质异常运动,在导致事故中的普遍性表现形式。例如,人们违背操作规程使用设备,超性能使用设备,非法使用设备等,所导致的各种与设备相关的事故,均属于设备与人相关事故规律的表现形式。
(4)设备与环境相关的事故规律:设备与环境相关的事故规律,是指由于环境异常与设备结合而产生的物质异常运动,在导致事故中的普遍性表现形式。其中又分为固定设备与变化的异常环境相结合而导致的设备故障,如由于气温变化,或环境污染导致的设备故障;另一种是移动性设备与异常环境结合而导致的设备事故,如汽车在交通运输中由于路而异常而导致的交通事故等。
2.设备故障及事故的原因分析
导致设备发生事故的原因,从总体上分为内因耗损和外因作用两大原因。内因耗损是检查、维修问题,外因作用是操作使用问题。其具体原因又分为:是设计问题还是使用问题;是日常维修问题,还是长期失修问题;是技术问题,还是管理问题;是操作问题,还是设备失灵问题等。
设备事故的分析方法,同其它生产事故一样,均要按“三不放过”原则进行,即事故原因查不清不放过,事故的责任者及群众受不到教育不放过,没有制定防范措施不放过。
通过设备事故的原因分析,针对导致事故的问题,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如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改进操作方法,调整检查、试验、检修周期,加强维护保养,以及对老、旧设备进行更新、改造等,从而防止同类事故重复发生。
3.设备导致事故的预防、控制要点
在现代化生产中,人与设备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没有人的作用设备是不会自行投入生产使用的,同样没有设备人也是难以从事生产实践活动的,只有把人与设备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生产的发展。但是人与设备又不是同等的关系,而是主从关系。人是主体,设备是客体,设备不仅是人设计制造的,而且是由人操纵使用的,服从于人、执行人的意志。同时人在预防、控制设备事故中,始终是起着主导支配的作用。
因此,对设备事故的预防和控制,要以人为主导,运用设备事故规律和预防、控制事故原理,按照设备安全与管理的需求,重点做好如下预防性安全管理工作:
(1)首先要根据生产需求和质量标准,做好设备的选购、进厂验收和安装调试,使投产的设备达到安全技术要求,为安全运行打下基础。
(2)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人的安全技术素质,使其掌握设备性能和安全使用要求,并要做到专机专用,为设备安全运行提供人的素质保证。
(3)要为设备安全运行创造良好的条件,如为设备安全运行保持良好的环境,安装必要的防护、保险、防潮、防腐、保暖、降温等设施,以及配备必要的测量、监视装置等。
(4)配备熟悉设备性能、会操作、懂管理,能达到岗位要求的技术工人。其中危险性设备要做到持证上岗,禁止违章使用。
(5)按设备的故障规律,定好设备的检查、试验、修理周期,并要按期进行检查、试验、修理,巩固设备安全运行的可靠性。
(6)要做好设备在运行中的日常维护保养,如该防腐的要防腐,该降温的要降温,该去污的要去污,该注油的要注油,该保暖的要保暖等。
(7)要做好设备在运行中的安全检查,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加以解决,使之保持安全运行状态。
(8)根据需要和可能,有步骤、有重点的对老、旧设备进行更新、改造,使之达到安全运行和发展生产的客观要求。
(9)建立设备管理档案、台帐,做好设备事故调查、讨论分析,制定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的安全技术措施。
(10)建立、健全设备使用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及责任制,用以指导设备的安全管理,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
4.设备的检查、修理及报废
设备的检查、修理及报废,是对设备进行预防性管理,保证安全运行的三个相互联系的重要环节。
全文2.8千字,阅读预计需要10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