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业主自治管理物业依据是由什么法律规定的
业主自治的法律依据是《物业管理条例》,我国颁布了《物业管理条例》,初步确立了以业主大会为核心的业主自治机制。业主自治是由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才成为必要。
多层建筑或居住小区的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的产权由多个区分所有权人共有,但各区分所有权人的要求各异,从而容易导致各种纠纷发生。
为了统一意见、便于管理,业主组成管理团体委托其他组织或者自行对小区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的维护、公共环境、公共秩序等事项进行自治管理,以避免公共事务无人愿管或无人可管情况的发生,保证物业合理使用,使业主有一个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只有业主真正实现自治,物业管理活动才能真正为业主服务,体现业主的利益,从根本上实现物业管理制度的目的。
二、业主自治的条件
业主自治的条件具体如下:
1.小区规模小;
2.有想法的物业经理或是业委会;
3.业主要配合、团结;
4.小区要有公有资产收入。
业主自治的特点是:
1.业主自治是基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而产生。
2.业主自治借鉴了国家管理的模式,将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由物业管理企业受聘管理业主拥有所有权的物业。
3.业主自治具有公益性。业主行使自治权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其居住的小区的公共利益。
三、业主自治管理流程是什么
业主自治管理流程具体如下:
1.召集业主大会会议,报告物业管理的实施情况;
2.代表业主与业主大会选聘的物业管理企业签订物业服务合同;
3.及时了解业主、物业使用人的意见和建议,监督和协助物业管理企业履行物业服务合同;
4.监督业主公约的实施;
5.业主大会赋予的其他职责。
业主委员会自治是指在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全体业主,基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民主原则建立自治组织、确立自治规范,管理本区域内的物业的一种基层治理模式。
全文744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