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退休人员的工龄35年退休金多少?
35年工龄的话,一般退休待遇就是50%到60%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了。社平工资是4000元,我们的退休待遇就是2000到2400元。社平工资是5000元,我们的退休待遇就是2500到3000元。社平工资是6000元,我们的退休待遇就是3000到3600元。我们全国的养老金计算公式,基本上是跟社会平均工资挂钩的。养老金计算公式主要包括三部分,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
工龄不一定等于实际交费年限,因为我们社保交费是从92年才普遍开始的,劳动合同工是从1986年开始。不过国家对于没有参加养老保险制度之前,国家认可的国有企业固定工身份的连续工龄是视同交费的。视同交费所应缴的养老金,由各地财政部门负责解决,这是社保法规定。35年工龄一般都可以转化为35年的缴费年限。
计算退休待遇有一项我们不能回避的因素就是社保缴费指数。缴费指数一般就是我们当年的实际社保缴费工资除以社平缴费基数,国家规定一般在60%到300%之间。先看我们的基础养老金。如果我们按照60%缴纳社保,每缴纳一年我们的基础养老金待遇就是0.8%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100%缴纳社保,退休待遇就是1%。
300%缴纳社保,退休待遇就是2%。其实交纳35年的人员,平均缴费指数一般在0.8到1之间。因此退休待遇一般一般是31.5%到35%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之间。基础养老金只是我们,三项待遇中的一项。
二、个人账户养老金怎么算?
我们可以去社保部门查到自己的个人账户余额,用这个余额除以自己退休年龄所确定的计发月数,60岁是139个月,50岁是195个月,55岁是170个月。实际上,个人账户也都是我们缴费基数的一定比例划入的,目前是8%,以前的时候是11%。随着我们社会平均工资的飞速增长,原先的个人账户贬值的比较大一些,不过还是计发着利息也是不错的,我们一般可以领取5%到10%左右的当地退休上年社会平均工资。
《社会保险法》第十五条
基本养老金由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基本养老金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果是当我们退休之后想要去拿这个养老金的时候,可以根据我们以前的工作的经验来判断一下,重点还是要看一下这个现在的政策如何,特别的是每一个地方的政策都是不一样的,大家要按照自己当地的实际的情况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子才是守法的。
三、东莞社保退休金是多少?
社保自己交的话每个月缴费金额根据各统筹地区缴费基数而定。自己缴纳社保只能参保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第三条规定: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为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缴费比例为20%,其中8%记入个人账户,退休后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计发基本养老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释义(十一)》指出:不少地方规定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在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60%~300%之间选择缴费基数。
根据《关于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指导意见》第六条规定: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缴费率原则上按照当地的缴费率确定。从统筹基金起步的地区,可参照当地基本医疗保险建立统筹基金的缴费水平确定。缴费基数可参照当地上一年职工年平均工资核定。灵活就业人员缴纳的医疗保险费纳入统筹地区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统一管理。
四、异地人员自己如何缴纳社保?
异地户籍人员如果想要在当地办理社保,需要申请“社保转移”手续,其具体办理流程如下:
1、参保人员在新就业地按规定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缴费后,由用人单位或参保人员向新参保地社保经办机构提出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书面申请;
2、新参保地社保经办机构在15个工作日内,审核转移接续申请,对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向参保人员原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的社保经办机构发出同意接收函,并提供相关信息;对不符合转移接续条件的,向申请单位或参保人员作出书面说明;
3、原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社保经办机构在接到同意接收函的15个工作日内,办理好转移接续的各项手续;
4、新参保地经办机构在收到参保人员原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社保经办机构转移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资金后,应在15个工作日内办结有关手续,并将确认情况及时通知用人单位或参保人员;
5、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是累计计算的,中间允许有空档,可补可不补。
综上所述,东莞地区的退休金对当地的政策来进行具体确定的。且不同劳动者缴纳的社保基数不同,在退休之后获得的退休金的金额也是不同的,而且不同年限的增幅值也是不同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二章 基本养老保险 第十五条 基本养老金由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n基本养老金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
全文2.0千字,阅读预计需要7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