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程竣工后,将有大量尚未纳入成本账的成本(如分包、劳务费、租赁费、加工订货结算等未及时敲定,直接影响工程成本的归集)。因此,有必要确定各项费用的结算金额,及时确定工程总费用,以科学合理的方法保证工程的顺利运行,对工程的全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评价。通过成本分析,找出哪些成本项目被节约,哪些成本项目被超支,揭示成本差异的原因,掌握单成本日标的完成情况,寻求进一步降低成本的途径和方法。根据工程造价结果,评价工程造价管理的得失,撰写总结报告,为造价管理的各个环节提供必要的信息,并实行奖惩制度。成本分析的真正目的是研究和掌握建设项目的成本规律,为今后的项目提供参考。材料成本控制是工程直接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占工程成本的60%-70%。要控制材料成本,施工企业需要建立一套从材料采购到库存再到回收的严格管理制度。物资采购方面,可按项目计划进行招标,大宗物资集中采购,可大大降低采购和仓储成本。在接近建材市场的情况下,部分物资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建立虚拟仓库,实现零库存。这不仅降低了资金成本,也降低了库存积压造成损失的风险。同时,项目部要建立严格的物资验收和入库制度,仓库管理员和采购员要“核对质量、数量、品种、发票”。施工材料领用时,按预算定额领用材料,材料员按定额领料单发放材料。必须严格办理领料手续,明确责任,超额损失从工资中扣除,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和目标责任。同时,动员施工人员做好剩余材料的回收工作,减少材料浪费和损失。现场管理费是与工程建设直接相关的一项费用,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直至保修期满。(1)做好雨季和冬季施工准备,防止自然环境突变对施工的影响;(2)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进行施工。各专业要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不按操作规程操作造成工程造价增加的,由执行负责人负责;
(3)防止质量事故的发生。质量事故会增加返工成本、停工成本、修理成本、事故处理成本等,这部分成本可以通过先进的施工管理来降低;
(4)做好工程施工的预防和检测工作。如及时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测,做好隐蔽记录,成立质量安全检查组,随时检查施工安全和进度,做好预防工作等。(3)加强安全管理,杜绝安全事故,减少事故损失。通过减少事故次数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建筑工程中的每一次事故都可能造成设备的损坏、工件的损失和工作场所的恢复费用。如果事故数量减少,事故处理成本也相应降低,最终体现为项目直接经济效益的提高。另一方面,事故的减少也降低了停工损失的成本,这体现在项目间接经济效益的增加上。制定应急预案,使事故损失降到最低。
通过安全设计、操作、维护、检查等措施,可以预防事故的发生,降低风险,但不能达到绝对安全。因此,需要安全投入,制定事故应急措施和应急预案。建立事故应急救援体系,事故发生后迅速控制事故发展,保护现场人员和场外人员的安全,将事故造成的人员、财产和环境损失降到最低。(4)为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合理组织施工,必须加强科技管理,学习和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技术设备和技术,提高人机工作效率。对施工生产人员进行培训,及时提高其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使其完成并超过劳动定额,以最少的劳动消耗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效率。根据施工作业计划,通过对网络作业过程的分析,充分利用现有工作面,尽量组织平行作业,扩大工作面,使后续工序提前投入工作,提高工时利用效果,尽量减少闲散现象。(五)完善合同文本,避免法律损失建设项目的各种经济活动都是以合同或协议的形式进行的。如果合同条款不严谨,会导致施工企业蒙受损失,无法确立应有的索赔条款,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有必要认真制定严格的合同条款。
全文1.5千字,阅读预计需要5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