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模式是体现政府、市场以及企业之间的关系的机制。融资结构是公司融资决策的内容和目标,它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公司的经营状况与财务情况。一个国家的公司融资方式具有其个性化的特点,这依赖于一国的经济体制、社会制度、经济运行机制、经济运行方式及所有权结构等综合因素,而不同的融资方式形成了迥异的公司融资结构。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划分是在经济分析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两种基本融资方式。他们在功能上有着很大的差别。而当今国际市场上存在着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融资模式:一种是以英美等国家为代表的以证券市场为主导的融资模式,也就是保持距离型融资制度;另一种是以日、德等国家为代表的银行导向型的融资模式,在日本和德国分别称为主银行制度和全能银行融资制度,也就是关系型融资制度。不同的融资制度仅仅是支持经济增长的一种方法,一国融资模式的选择要取决于它所处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目标、市场发育程度、法律道德约束和历史文化背景等因素。因此,对典型的两种融资制度进行比较分析不得不涉及到典型国家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尤其是政府治理模式和文化信念的分析和比较。合理的融资结构既是公司资产高效运作的结果,也是其起点,因此确定合理的融资结构对企业生存、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对保持距离型融资制度与关系型融资制度进行了的横向比较,深刻地分析当今世界具有典型意义的两种公司融资结构的差异,总结其特点及利弊。两种模式各有优点,各国都是根据各国具体经济体系和公司自身特点,采取不同的融资结构。在当今世界中,存在着两者相互融合、互补优势的趋势。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以及融资模式的制度变迁有不同于西方各国的特点,我们不能照搬西方任何一个国家的模式,而应该根据自己国情,博取众家之长。本文主要采取比较制度分析的方法论,注重经济模式、制度变迁与历史文化等影响融资方式的深层次因素的比较。全文的逻辑顺序和结构如下:本文在导论中首先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然后对融资及融资结构进行了界定。本论文主要涉及的是融资狭义的概念——企业融资,即企业通过筹资渠道和资金市场,运用筹资方式,经济有效地筹措和集中资金.然后对融资结构采取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界定,并由此形成不同国家的的公司融资结构及融资模式的比较分析。融资理论就是研究融资结构对企业融资能力和经营绩效的决定和影响。这些概念的界定和理论的介绍,为本文稍后对各国融资结构的比较分析打下了基础。文章的核心是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在第二部分中着重对保持距离型融资模式和关系型融资模式进行了比较,主要内容包括融资结构特点,公司治理效应及银企关系三个方面。第三部分中对我国现阶段融资模式进行了的分析,总结出我国融资模式中的缺陷所在,并依据其内在原因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保持距离型融资制度下,企业所需要的外源资金,主要通过在证券市场上发行证券来筹集,银行则处于一个相对次要的地位。直接融资比例较大,资本市场发达,股权结构十分分散。在关系型融资制度下,银行与企业关系密切,一家企业一般都与自己的主办银行有着长期稳定的借贷关系。银行通过对企业参股介入到企业的经营中,形成产融结合。
中国的融资制度随着中国的经济体制的改革而演变,从财政主导的融资方式转变为银行主导的融资模式,最后发展成为多元化的融资体制。在改革开放前,企业无经营自主权和融资决策权,只能由完全由政府统一安排;改革开放初期,银行成为企业融资的主渠道,间接融资在全社会经济中占据巨大的比重;90年代,资本市场在我国发展起来,企业融资方式的多样化,我国进入到了多元融资体制。此外,从经济体制的转变和文化信念上讲,中国与日本都是相近的,我国的融资模式与日本和德国所属的关系型融资模式非常相似的。
因此,我认为,中国应当首先借鉴日本和德国的先进经验,考虑我国面临的现实社会环境、发展阶段的具体情况,然后再参考美国的保持距离型模式,使得我国的经济健康地发展。我国企业融资的各种渠道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其根源在于我国仍然存在预算软约束问题,企业产权结构不合理,储蓄向投资转化困难。因此,我国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尽快改善银企关系,完善资本市场,并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
全文1.7千字,阅读预计需要6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