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涉枪类犯罪的特点
时间:2023-04-25 15:51:10 257人看过 来源:互联网

一、涉枪类犯罪是什么?

枪支(包括这些枪支所使用的弹药)是指非军事系统的下列枪支:军用的手枪、步枪、冲锋枪和机枪,射击运动用的各种枪支,狩猎用的有膛线枪、散弹枪、火药枪,麻醉动物用的注射枪,以及能发射金属弹丸的气枪。凡是行为人持有、使用该法中所确定的枪支实施犯罪的,都属涉枪犯罪。

二、涉枪类犯罪的总体特点

1、涉枪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因为枪支具有比其它械具更强大的杀伤力,以其作为工具实施犯罪,能对他人造成强烈的心理强制和威胁,对他人人身和公私财产造成严重的危害,而以其为对象的犯罪则往往是为了获取枪支,以便利用枪支实施其它犯罪活动,对社会存在着潜在的危险。

2、涉枪犯罪的危害性还体现在涉枪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上,这类犯罪的犯罪人在个性心理特征上往往心狠手辣,冷酷残暴,在犯罪目的上也常常具有系列性和多层次性。

3.正是因为涉枪犯罪超大的社会危害,根据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各国刑法对涉枪犯罪所给予的制裁极其严厉。以我国刑法为例,《刑法》明确规定的12种涉枪犯罪中,规定有死刑的就有5种,即:走私武器、弹药罪,聚众持械劫狱罪,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罪,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罪和抢劫枪支、弹药罪。其所占比例达到50%,如果再加上未单独规定罪名的持枪杀人、持枪抢劫、持枪伤害、持枪绑架、武装叛乱、暴乱罪等犯罪行为所适用的相应条文中的死刑规定,这一比例则更高。而刑法通篇中最严厉的一条就是第127条第2款对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品罪所规定适用的刑罚——犯本罪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危害之大,可见一斑。

二、涉枪犯罪的主体和行为特点

(一)主体的特点

1、涉枪犯罪成员在构成上以两劳(劳改、劳教)释放人员和无业中青年居多。

近年来,涉枪犯罪人员朝着低龄化的方向发展,这与整个刑事犯罪的罪犯年龄特点相一致,也与这一部分人员的生理、心理特点相吻合。

2、涉枪犯罪人员的文化程度一般较低,

根据某市公安局的统计,在已经抓获的涉枪犯罪嫌疑人中18至25岁的人员占55.4%,其中64%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

3、涉枪犯罪中团伙犯罪突出。

一方面,当前的犯罪团伙武装犯罪意识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犯罪团伙为增强犯罪能量,千方百计地谋取杀伤力强的武器。这些犯罪团伙比较其他犯罪团伙有暴力程度高、破坏性大以及集多种犯罪于一身的特点。

另一方面,对涉枪犯罪没有及时破获,犯罪行为人会因为拥枪自重而网罗同伙,逐渐形成犯罪集团。

涉枪犯罪已经是暴力型犯罪的最高形态之一,而那些最凶残、最坚决的犯罪分子无不以拥有枪支作为自己的目标,当犯罪分子选择以武力对抗社会之时,他首先想到的必然是搞到一支枪。另一方面,慑于国家对涉枪犯罪所给予的严厉惩罚,会有很大一部分犯罪分子最终回避枪支犯罪,取得非法枪支又需要很大的困难,这样精挑细选最后剩下的犯罪分子具有上述的各项特征也就不足为怪了。

(二)犯罪行为的特点:

1.犯罪过程具有阶段性

这里主要是指涉枪犯罪的预谋性。由于涉枪犯罪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犯罪,为了保证犯罪得逞,同时逃避侦查和打击,犯罪行为人在犯罪前大多要在思想、组织及工具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筹划,如网罗犯罪同伙、制定行动计划、筹集活动经费、准备犯罪工具、进行专项技能训练等。

其原因是这些性质特别严重的涉枪暴力犯罪,如持枪抢劫银行、运钞车等犯罪,没有预谋就不可能实施和完成,这类犯罪需要犯罪行为人在作案前到预谋作案的地点进行观察、窥视,了解抢劫对象和作案地点周围的有关情况,如金融机构的营业时间、营业额及保卫力量;作案地点周围的建筑设施、交通情况、人员流量等,然后才能实施抢劫。另外,涉枪犯罪行为人有许多都有犯罪前科,积累了较多的犯罪经验,当犯罪分子积累了比较多的犯罪经验后,不仅犯罪的恶习被强化,而且犯罪预谋心理也被强化。比较多的犯罪经验促使犯罪分子作案前更注意犯罪的选择,如选择作案时间、地点、目标,更加细心地策划作案手段、实施作案过程和逃离现场、隐蔽藏身等各个环节,有些狡猾的犯罪分子还策划如何伪装自己、伪装和破坏现场。犯罪经验越多,犯罪预谋就越细,表现就越明显。

2.犯罪行为具有连续性

犯罪行为的连续性首先表现在涉枪犯罪行为人为了达到最终目的,往往实施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互为因果,是犯罪行为人犯罪计划和犯罪活动中的几个阶段和环节。其次,犯罪行为的连续性表现在前一个犯罪行为的得逞,可能强化犯罪动机,形成犯罪的恶性循环。犯罪行为人把犯罪成功和偶然漏网视为自己手段高明的结果,特别是拥有了杀伤力极大的枪支或看到了枪支对顺利完成犯罪的作用,更加使其犯罪心理趋于稳定并逐步强化。在强烈的继续再干的心理支配下,犯罪行为人不但会继续实施犯罪,而且会变本加厉,更加凶残,更加胆大妄为。

3、犯罪行为具有突发性

突发性不仅仅指突如其来,不可预测,它更多的是指案件的发生来势凶猛、危害较大、影响较广,如果得不到妥善处理,将会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即突发性侧重于危险紧急而不仅仅是突然发生。涉枪犯罪的突发性是指其突然爆发,情势危急。涉枪犯罪危害结果发生具有危急性,以及国家强力机关临场处置的紧急性和重要性。

三、常见的涉枪犯罪的犯罪形式:

(1)地下兵工厂制贩枪支的犯罪活动猖獗,使社会上拥有的非法枪支数量不断增加。

(2)黑社会性质犯罪中武装性质加剧。黑社会性质组织是指具有比较紧密的组织机构,人数较多,有明确的组织者、领导者,骨干成员基本固定,通过违法犯罪活动获得经济利益,具有较为严格的组织纪律的犯罪组织。

(3)持枪拒捕,枪杀公安民警的袭警案件呈增长的态势近几年来,公安民警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遇到犯罪分子武装对抗的情况屡屡发生。犯罪分子一旦持有枪支,其反社会的心理得以高度强化,以致在代表国家专政机关的公安民警依法执行职务时都敢于公然对抗,杀害公安民警,其犯罪的疯狂就可见一斑,这为涉枪犯罪极其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作了最好的注解。

(4)抢劫金融机构的恶性案件急剧攀升。这类犯罪多为有组织、有预谋的共同犯罪,犯罪分子策划周密、分工明确、下手凶残、逃离迅速且其犯罪金额特别巨大,其社会影响极为恶劣。

(5)持枪绑架、敲诈富商人员的案件也很突出犯罪分子持枪敲诈、绑架勒索富商人员的传统型涉枪暴力犯罪依然是涉枪犯罪的重要组成部分,此种案件在司法实践中亦不鲜见。

(6)群体性事件中持枪械斗的现象时有发生。随着改革的深入,由于利益重新配置等多方面的因素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日益增多。在群体性事件中,持枪械斗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7)一些边境地区走私、贩卖枪支的犯罪活动仍很严重。由于我国的枪支管理比较严格,而犯罪分子又极希望依靠枪支实施犯罪,这就使得枪支黑市供不应求。枪支黑市上的巨额利润必然刺激枪支走私犯罪的活跃。

(8)盗窃、抢夺、抢劫枪支的案件呈蔓延趋势。犯罪分子欲依赖枪支完成犯罪而又一时找不到购枪途径或由于犯罪资本不够而无力购枪时,就可能采用秘密窃取或公开抢夺、抢劫的方式来谋求他们梦寐以求的枪支。近年来,这方面的犯罪也较为突出。

(9)持枪猎杀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的犯罪不可忽视。在涉枪犯罪案件中,有些犯罪分子由于利益驱动,无视国家的法律规定,使用枪支肆意猎杀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

全文2.9千字,阅读预计需要10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

继续阅读
本地专业对口律师
北京
#刑事犯罪 最新知识
针对剖析涉枪类犯罪的特点您还没弄清楚,直接和律师在线沟通获得更多帮助

1对1在线咨询

8秒前,138***54用户咨询成功
马上提问
针对剖析涉枪类犯罪的特点您还没弄清楚,在线问专业律师,让律师告诉您快速方案吧
  • 章法律师

    章法律师

    律所主任

    评分:5.0

    服务人数:487

    在线咨询
  • 张丽丽律师

    张丽丽律师

    专职律师

    评分:5.0

    服务人数:343

    在线咨询
  • 张神兵律师

    张神兵律师

    合伙人

    评分:5.0

    服务人数:590

    在线咨询
内容已经到底了,还没找到答案?
在线问问律师吧,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11,079 位律师在线 累计服务 3,700万 人次
立即提问

他们的问题正在被解答:

朋友欠钱不还怎么办,联系不上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