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神病人如何取保候审
关于精神病患者在无法认知或控制自身行为状况下导致危害后果的问题,按照司法规定予以鉴定并确认后,该类患者无需承担相应刑事责任。在这种情况下,不存在所谓的取保候审措施。
然而,对于有以下几种具体情形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类型,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以及公安机关有权决定是否实施取保候审:
首先是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类型;
其次是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采取取保候审措施不会引发社会安全隐患的类型;
再次是患有严重疾病、生活无法自理,或是正处于孕期或哺乳期的女性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同样采取取保候审措施不会引发社会安全隐患的类型;
最后是在羁押期限届满时,案件仍未得到妥善处理,需要采取取保候审措施的类型。取保候审的执行工作将由公安机关负责落实。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二、精神病人如何强制送医
在揭露、侦查及处理涉嫌犯罪的相关案件过程中,若公安机构察觉到相关嫌疑人或被告人具有精神病症且达到强制医疗的标准与条件,则有权撰写强制医疗意见书并将其呈交至检察机关进行审核与评估;
而在检察院在对案件进行审查起诉期间,如果也认为该精神病患者符合强制医疗的法定标准和要求,那么便可依法向法院提交关于强制医疗的审请书;
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是,倘若法院在对案件进行正式审理时,发现该被告人确实满足了法律所规定的强制医疗条件,那么法庭就有合法权力做出是否执行强制医疗的最终裁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八条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法律是社会的基石,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的重要手段。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精神病人如何取保候审”,法律不仅是一种规定,更是一种教育和引导。我们应该从法律中学习如何正确地行事,如何尊重他人的权益,如何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法治社会的理想,才能真正实现公正和公平。
全文1.1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