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犯罪对象的界定
时间:2023-02-12 13:10:20 438人看过 来源:互联网

本罪行为的对象是犯罪分子。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对犯罪分子的范围如何界定,存在不同认识。一种观点认为,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2条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的规定,犯罪分子必须是经人民法院判决认定有罪的人,如未经判决认定则不能确定其为犯罪分子,否则,属于有罪推定,背离了立法原意。〔4〕另一种观点认为,只要有证据证明本罪行为的对象实施了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就可以称之为犯罪分子。笔者同意第2种观点。理由是:

1、从有利于及时打击这类犯罪来看,对犯罪分子应当理解为实施了犯罪行为依法应当或者已经受到刑罚处罚的人,包括实施了犯罪行为在侦查阶段的犯罪嫌疑人、在起诉和审判阶段的刑事被告人和判决确定之后的罪犯。如果将犯罪分子机械地理解为已经法院生效判决确认的罪犯,将会导致公安、检察机关虽发现行为人有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犯罪事实存在,却因该犯罪分子未被判决确认而不能对该行为人立案侦查,势必造成放纵犯罪,贻误打击的后果。

2、从刑法条文的表述看,本罪中的犯罪分子就包含了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和罪犯三种情况。在不同的条文中,犯罪分子的含义是不同的。刑法第67条规定: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者减轻处罚。这里的犯罪分子是指犯罪嫌疑人。刑法第61条规定: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这里的犯罪分子则是指刑事被告人。刑法第71条规定: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又犯罪的,应当。这里的犯罪分子则是指罪犯。在刑法条文中类似上述的规定还不少。

3、在司法实践中,对未经终审判决的犯罪分子确有可能出现最终无罪判决的情况,对帮助者而言就失去了追究其刑事责任前提条件。因此,对未经终审判决的犯罪分子实施了帮助其逃避处罚的行为人追究刑事责任的条件应当是有充分证据证明被帮助者的行为已涉嫌构成某种犯罪,如果这种基本的事实不能确定,那么还是应当把被帮助者的行为确已被法院判决确认为犯罪作为追究帮助者刑事责任的前置条件,当被帮助者的行为尚不能确定构成犯罪时,对帮助者如果还是认定为本罪就缺乏事实依据。

全文859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

继续阅读
本地专业对口律师
北京
#自首 最新知识
针对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犯罪对象的界定您还没弄清楚,直接和律师在线沟通获得更多帮助

1对1在线咨询

8秒前,138***54用户咨询成功
马上提问
针对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犯罪对象的界定您还没弄清楚,在线问专业律师,让律师告诉您快速方案吧
  • 章法律师

    章法律师

    律所主任

    评分:5.0

    服务人数:487

    在线咨询
  • 张丽丽律师

    张丽丽律师

    专职律师

    评分:5.0

    服务人数:343

    在线咨询
  • 张神兵律师

    张神兵律师

    合伙人

    评分:5.0

    服务人数:590

    在线咨询
内容已经到底了,还没找到答案?
在线问问律师吧,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11,079 位律师在线 累计服务 3,700万 人次
立即提问

他们的问题正在被解答:

朋友欠钱不还怎么办,联系不上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