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据规定犯罪嫌疑人是罪犯吗?
1、犯罪嫌疑人是罪犯。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
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2、犯罪嫌疑人与罪犯的区别:
犯罪嫌疑人是有可能犯罪但不一定确定犯罪的嫌疑人,罪犯则是指被法院判决有罪刑罚的人。
犯罪嫌疑人是指在侦查、起诉阶段,被怀疑犯有某种罪行,并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人。罪犯是在有罪判决生效之后开始服刑的犯罪嫌疑人,才会改称之为罪犯。犯罪嫌疑人在经法院审判定罪之前只是有犯罪的嫌疑,决非罪犯。
二、指认犯罪嫌疑人时,被指认的犯罪嫌疑人不得少于多少人?
1、指认犯罪嫌疑人时,被指认的犯罪嫌疑人七人。
辨认时,应当将辨认对象混杂在特征相类似的其他对象中,不得在辨认前向辨认人展示辨认对象及其影像资料,不得给辨认人任何暗示。
辨认犯罪嫌疑人时,被辨认的人数不得少于七人;对犯罪嫌疑人照片进行辨认的,不得少于十人的照片。
辨认物品时,混杂的同类物品不得少于五件;对物品的照片进行辨认的,不得少于十个物品的照片。
对场所、尸体等特定辨认对象进行辨认,或者辨认人能够准确描述物品独有特征的,陪衬物不受数量的限制。
2、对犯罪嫌疑人的辨认,辨认人不愿意公开进行时,可以在不暴露辨认人的情况下进行,并应当为其保守秘密。
对辨认经过和结果,应当制作辨认笔录,由侦查人员、辨认人、见证人签名。必要时,应当对辨认过程进行录音录像。
3、犯罪嫌疑人在逃处理:
(1)犯罪嫌疑人刑拘在逃的,公安机关不停止对其犯罪的侦查。
(2)系共同犯罪的,其他同案犯已经在案,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可以先就该部分犯罪嫌疑人提出起诉。
(3)对刑拘在逃的犯罪嫌疑人,公安机关可以发出协查通过、通缉令,并实施网上追逃。在此期间内,全国各地的公安机关一经发现该犯罪嫌疑人的,即可以立即采取拘留措施,并通知办理该案的公安机关。
犯罪嫌疑人不能等同于罪犯,犯罪嫌疑人不是犯人,不会留有案底,最终是否留有案底,要依据法院的判决。如果被判无罪,不会有案底;经审判后认定有罪的,会留下案底。另外,如果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会封存犯罪记录。不管案底是否被封存,案底都是不能消除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一章 任务和基本原则 第十二条 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全文934个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