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事儿
赵某与于某结婚后,于某的父母买了套房子送给于某。赵某与于某在2000年11月生了一个女儿。婚后,夫妻双方经常因家庭琐事吵架,日子实在过不下去,遂于2013年5月6日签订了离婚协议,其中约定将房屋赠与女儿。
离婚后,赵某与于某仍然保持联系,不久两人旧情复燃,重新生活在一起。2014年1月15日,两人重新签订了房屋处置协议,约定女儿享有该房屋的继承权,赵某与于某有居住权。5天后,赵某与于某进行了复婚登记。
谁料,夫妻两人又因为吵架感情不和,于同年3月7日再次协议离婚,而离婚协议上载明房屋按照2014年1月15日签订的协议执行。之后,于某反悔,不愿与赵某及女儿居住在一起,将赵某及女儿赶了出去。赵某认为该房屋的所有权应归女儿所有,于某无权将其赶出,遂代女儿提起诉讼。
结果
此案经焦作市山阳区人民法院审理,判决被告于某将房屋过户至其女儿名下,并协助办理房屋过户手续,将房屋返还给其女儿。
于某不服,提起上诉。近日,焦作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法律延伸
山阳区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于某与赵某首次离婚时,于某将其名下的房产赠与女儿的行为,是一种以解除双方身份关系
为目的的赠与行为,具有一定的道德义务性质,有别于普通民事主体之间的赠与,在双方婚姻关系因离婚协议得以解除,且离婚协议的其他内容已经履行的情况下,应当视为赠与财产的目的已经实现,赠与行为不能随意撤销,涉诉房产应认定为于某女儿的个人财产。而2014年1月15日的房屋处置协议,并不是为了其女儿的个人利益,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法定代理原则,故该协议内容应认定为无效。
法理解说
离婚协议是一种解除身份关系的协议,不同于普通的民事合同,离婚协议主要是约定离婚的事项,比如双方一致同意离婚、离婚后子女抚养问题、夫妻共同财产分割问题。在签订离婚协议时,当事人对夫妻共同财产分割难以达成一致意见时,往往愿意将共同财产赠与自己的子女或者其他第三人。这种赠与行为,本质上是双方签订离婚协议的一个重要条件。如果没有该赠与行为,夫妻双方有可能或者甚至根本不会达成离婚合意。所以在离婚协议中约定将房屋赠与未成年子女,不能等同于夫妻双方纯粹协议约定将房屋赠与子女的情形。故在夫妻双方婚姻关系因离婚协议得以解除,且离婚协议的其他内容已经履行的情况下,应当视为赠与财产的目的已经实现,赠与行为不能随意撤销。
全文974个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