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确定经济补偿中的月平均工资标准
计算经济补偿金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指的是按劳动者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正常工作期间平均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各种补贴和津贴、加班工资、奖金和特殊情形下支付的工资。上述前十二个月构成计算在平均工资的为:基本收入、绩效提成、管理津贴、基金奖励。不计算在平均工资的为:社保扣款、员工福利(如果作为工资发放可算)、集团公司周年庆发的钱(如果作为工资发放可算)、个人所得税。公司承担的的社保及住房公积金不计算在平均工资里面。
二、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形有哪些
以下情形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1.劳动者因用人单位原因被迫解除的;
2.用人单位提出动议协商解除的;
3.用人单位非过失性解除的;
4.经济性裁员的;
5.劳动合同因期限届满而终止的;
6.劳动合同因用人单位主体资格丧失而终止的等。
三、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怎么算个税的
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根据以下方式算个税:
1.劳动者从用人单位获得的经济补偿金数额,在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300%以内的部分,则是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的;
2.对超过300%的部分,按照有关规定,用经济补偿金除以个人在该单位的工作年限数,以其商数作为个人的月工资、薪金收入,按照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既包括居民纳税义务人,也包括非居民纳税义务人。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境内的个人的所得和境外个人来源于本国的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
全文634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