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逃逸肇事后受害人死亡,应如何处置
交通肇事逃逸后受害人死亡的,应当报警处理,由交警部门划分事故责任,如构成犯罪的,则肇事者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
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把握:
1.主观方面,主观方面即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如果行为人没有意识到交通事故的发生而离开现场,则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2.客观方面,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如果行为人的先前行为没有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即使行为人事后有逃逸行为,也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3.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空间要素,即该行为是否仅限于“逃离事故现场”。
三、交通肇事逃逸怎么立案的
交通肇事逃逸的立案方式如下:
1.控告人向公安机关、检察院或法院报案;
2.司法机关对于其提交的相关材料迅速进行审查;
3.认为存在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
4.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全文815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