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的,根据合同意思自治原则,只要是双方合意协商一致,是可以修改合同的通用条款的,但前提是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个人不得非法干预。这是合同订立的意思自治原则,意思自治原则是指合同当事人可以自由选择处理合同争议所适用的法律原则。
一、合同成立的条件及原则
一、合同订立的基本原则是什么订立合同时,谈判双方都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只有这样,合同的订立才有意义。1.守法的原则2.自愿的原则3.公平的原则在签订合同过程中,任何一方不得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这一原则主要强调了三点:(1)强调了签约双方在法律上的平等地位,在利益上的互相兼顾。不允许以上压下,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也不允许以小讹大、以穷吃富。(2)强调了签约双方在订立合同时,必须充分协商,在意思表示真实的前提下,达成一致协议(凡是采取欺诈、胁迫手段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订立违反对方真实意愿的合同,都属无效合同)。(3)强调了签约双方权利义务的对等,坚持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由于合同不同于行政调拨,一般来说它应是有偿的。因此,订立合同,必须将公平、公正贯穿始终。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将公平作为出发点,这是合同顺利履行的前提条件。4.诚实信用的原则讲诚实、守信用,是合同当事人在经济往来中应遵守的原则,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准则。不诚实、不讲信用是经济交往中的大忌。目前,全国各级政府组织企业开展的“重合同守信誉”活动,就是为了促进合同当事人的诚实信用度,进而促进企业依法管理,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二、合同订立需要的条件是什么1、订约主体存在双方或多方当事人。所谓订约主体是指实际订立合同的人,他们既可以是未来的合同当事人,也可以是合同当事人的代理人,订约主体与合同主体是不同的,合同主体是合同关系的当事人,他们是实际享受合同权利并承担合同义务的人法。2、双方当事人订立合同必须是“依法”进行的。所谓“依法”签订合同,是指订立合同要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要求,由于合同约定的是当事人双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而权利和义务是依照法律规定所享有和承担的,所以订立合同必须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法。如果当事人订立的合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要求,法律就不予承认和保护,这样,当事人达成协议的目的就不能实现,订立合同也有失去了意义法。3、当事人必须就合同的主要条款协商一致。即合同必须是经过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的法。所谓协商一致,就是指经过谈判、讨价还价后达成的相同的、没有分歧的看法法。4、合同的成立应具备要约和承诺阶段。要约承诺是合同成立的基本规则,也是合同成立必须经过的两个阶段法。如果合同没有经过承诺,而只是停留在要约阶段,则合同未成立法。合同是从合同当事人之间的交涉开始,由合同要约和对此的承诺达成一致而成立法。以上只是合同的一般成立条件法。实际上由于合同的性质和内容不同,许多合同都具有其特有的成立要件法。
二、网上签订的合同有效吗
网上签订的合同有效,但是应当符合合同生效的要件:
1、当事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
2、合同内容是双方真实的意思表示;
3、合同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损害他人合法利益。
一、私人合同和正规合同的区别如下:
1、适用情形不同。合同终止适用于继续性合同,而合同解除适用于非继续性合同;
2、法律效力不同;
3、发生条件不同。法定终止权因合同种类不同而发生原因各异,而法定解除权的发生原因一般为不可抗力及债务不履行的各种情形。我国民法典没有合同终止的概念,也没有合同终止的相关规定,故合同解除适用于所有合同。当它适用于继续性合同时,则表现为合同终止的一些法律特征,不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不产生恢复原状的法律后果。
二、、合同成立的要件如下:
1、当事人意思表示须一致,即合意,这是合同成立的根本要件。凡意思表示不一致,即虽经协议但未达合意者,合同不能成立;
2、合意则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人。仅有一方当事人是不可能产生合意的,因而也就不可能成立合同;
3、当事人的意思表示须以订立合同的为目的。不以订立合同为目的意思表示,即使达成合意,也不能成立合同。还有一些合同,如要式合同和实践合同,其成立除须上述三要件外,尚须特殊要件,即或依一定方式,或完成标的物的交付。否则,不能成立合同。
综上所述,只要没有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都是有法律效力的。具有相应民事行为能力的当事人在意思一致的签订下签订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合同,合同自成立时产生法律效力。由此,除非出现致使合同无效的情形,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对合同当事人产生拘束力。
三、买卖合同的主要条款有哪些
我国法律就合同订立事项充分尊重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只要合同双方当事人所约定的条款内容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即合法有效。一般买卖合同的条款包括买卖双方的基本信息、合同标的、数量、质量、规格、货期、货物价款、价款支付方式和期限、运输及费用承担、验收标准、违约责任、争议解决方式等主要内容。
全文2.0千字,阅读预计需要7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