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处理机动车交通事故所引发的法律问题时,我们经常会涉及到“主要责任”与“次要责任”这两个概念。
简而言之,它们代表的便是对该起事故形成过程中所应承担的责任限度。
通常情况下,当事人因引起事故的过失被分为主要责任(约占责任总额的60%-90%)以及次要责任(约占责任总额的10%-40%)。
若特定机动车交通事故导致了第三人遭受人身损害或财产损失,则保险公司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按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的规定来承担相应的理赔责任。
然而,如若理赔金额超过其应支付限额,则超出部分的赔偿义务将主要由责任人自行承担。
另需注意的是,当双方均存在过错的情况发生时,他们各自的过失程度也将成为决定相应责任比例分配的重要依据。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
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
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
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全文602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