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报警后,交警部门应在3日内进行初步核查。如果核查结果证实有事故发生,交警部门应受理并告知当事人;经核查无法证明事故存在,或不属于交警部门管辖的,应书面告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逃逸致人死亡是交通肇事罪最严重的一种后果,但有些重大交通事故当时也导致受害者直接死亡。驾驶员面对事故时能理智对待法律责任,逃逸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被判刑是早晚的问题。
当事人可以在事故发生后报警,交警部门应采取以下措施:
1.按照现场报警进行记录;
2.3日内进行初步核查,以确定是否发生交通事故;
3.如果核查结果证实有事故发生,交警部门应在报警后的3日内受理。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十二条:当事人未在道路交通事故现场报警,事后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本规定第十条的规定予以记录,并在三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经核查道路交通事故事实存在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受理,并告知当事人;经核查无法证明道路交通事故事实存在,或者不属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的,应当书面告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逃逸致人死亡的量刑应该是交通肇事罪最严重的一种后果了,有些重大交通事故当时也导致受害者直接死亡,但不同的是,驾驶员当时根本就没有逃逸,面对已经发生的事故也能理智的对待将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因为逃逸解决不了任何的问题,被判刑或者说被绳之以法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交 通 事 故 报 案 处 理 流 程 是 怎 样 的 ?
交通事故报案处理流程是怎样的?
交通事故是指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的人身、财产损害事故。当事人应尽快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报案,并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正确记录交通事故的基本情况、当事人基本情况以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情况等信息。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当事人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报案。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迅速向当事人收集相关证据,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事故调查,并形成书面报告。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七条的规定,当事人应当保护事故现场,并协助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进行现场勘查、取证。当事人不得移动或者损毁事故现场,不得在事故现场吸烟、饮酒或者竟然与无关人员交谈,不得破坏或者伪造事故现场。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八条的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事故调查结果,认定事故责任,并依法作出处理决定。当事人对事故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九条的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不得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牟取利益,或者为当事人指定第三人损害交通事故处理。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八十条的规定,保险公司应当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承担交通事故责任。
综上所述,交通事故报案处理流程应当遵循《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及时、准确地记录交通事故的基本情况和当事人基本情况,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事故调查、取证和处理决定。同时,当事人应当保护事故现场,不得移动或者损毁事故现场,并协助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进行现场勘查、取证。
当事人应在事故发生后尽快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报案,并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正确记录交通事故的基本情况和当事人基本情况。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在3日内进行初步核查,如核查结果证实有事故发生,则应在报警后的3日内受理。同时,《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当事人未在事故现场报警,事后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在3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逃逸致人死亡的量刑应该是交通肇事罪最严重的一种后果,但驾驶员面对事故时能理智对待法律责任,因为逃逸无法解决任何问题。交通事故报案处理流程应遵循《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及时、准确地记录交通事故的基本情况和当事人基本情况,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事故调查、取证和处理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2017)》
第九十三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经过勘验、检查现场的交通事故应当在勘查现场之日起10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对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应当在检验、鉴定结果确定之日起5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
全文1.7千字,阅读预计需要6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