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因此,除此之外的其他残疾人犯罪与正常人犯罪是一样的,不构成从轻、减轻、免除处罚的法定理由。肢体残疾的残疾人犯罪与正常人负同样的刑事责任,智力有残疾的人犯罪要视其智力情况决定承担刑事责任的程度。
一、聋哑人犯罪怎么处罚
在我国生理缺陷是影响我国刑事责任的因素之一,我国刑法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因此,如果由于又聋又哑的生理缺陷导致行为人辨认和控制能力下降进而导致犯罪发生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二、免予刑事处罚的情形都有哪些
免予刑事处罚的情形如下:
1、自首的罪犯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2、犯罪分子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3、聋哑人或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4、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但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5、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损害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但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6、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和制造条件是犯罪准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免予刑事处罚指因某些原因犯下罪行,需要刑事处罚,但因为自首或其他情节,导致不用接受刑事处罚。
三、对于聋哑人盗窃案应该如何处理
又聋又哑的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又聋又哑或者盲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这是因为又聋又哑或者盲人,虽然生理上有缺陷,但其并未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不属于无责任能力的人,因此,应当对其造成危害结果的行为负刑事责任。二是对又聋又哑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这样规定主要是考虑到行为人具有又聋又哑或者眼睛失明的生理缺陷,属于生理发育不健全的人,在社会生活中,其接受教育、了解事物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和影响,辨认事物的能力也会低于正常人。
全文782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