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规定,执行完毕后,据以执行的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确有错误,被人民法院撤销的,对已被执行的财产,人民法院应当作出裁定,责令取得财产的人返还;拒不返还的,强制执行。上述法律是我国执行回转制度的最根本性规定。
执行回转,又称再执行,是指在案件已经全部或者部分执行完毕后,因执行依据被撤销,对已经被执行的财产,由人民法院根据新的法律文书,重新采取强制措施,恢复到执行开始前的状况的一种制度。执行依据被撤销后,基于它所实施的执行行为无效,为弥补因执行依据错误给被执行人造成的损害,就需要建立执行回转制度以救济被执行人。但是,实践中往往会发生执行回转困难或执行回转不能实现的情况,实质上使得被执行人产生了经济损失。
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行政诉讼过程中,违法采取对妨害诉讼的强制措施、保全措施或者对判决、裁定及其他生效法律文书执行错误,造成损害的,赔偿请求人要求赔偿的程序,适用本法刑事赔偿程序的规定。上述规定仅规定了执行错误可以要求国家赔偿,但是并未将执行回转纳入赔偿范围。
人民法院审理的民事、经济、行政案件发生错判并已执行,依法应当执行回转的,或者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先予执行,申请有错误造成财产损失依法应由申请人赔偿的,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从这一司法解释可以看出,人民法院错判并已执行,依法应当执行回转的,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
综上所述,即使因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发生错判而导致被执行人财产被错误地执行,也不能要求国家赔偿,我国法律专门设立了执行回转制度来救济被执行人的权益。人民法院裁定执行回转后,执行回转因取得财产的人无能力返还而不能实现的情况,就像胜诉的当事人因对方无财产可供执行而无法依据生效判决取得财产的道理一样,是当事人的诉讼风险,不属于国家赔偿的范围。
全文748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