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在人堆里,怎么也不显山不露水的马小姐,也许是上海滩拥有小户型最多的投资者。
早在1999年,从上海财经大学毕业已经7年的马小姐,结识了日后成为她丈夫的邱先生。在上海银行工作的邱先生发现了上海楼市的一个规律:那时上海住宅的租金非常昂贵,一套普普通通50万元的房产,每个月的租金就有6000元。
两人恋爱后,核计着就开始用他们的存款,在外头收房子。由于本钱只有50万元,他们没敢买大房子,就一门心思收集小户型。
最后,他们发觉最为合算的小户型,其实就是上海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发的老工房。一套卧室有16平方米的厨房、卫生间、阳台俱明的小户型,建筑面积只有30多平方米;二室户的,两间房间各有16平方米和10平方米,总面积也只有50平方米。
按照当时上海一些新村,如东安新村、宜川新村的小户型的售价,一套只有六七万元。通过按揭,实际上3万元不到就可以搞定。马上简单收拾一下租出去,每月500元不成问题,还给银行按揭款300元,还可以有200元的现金流。
发现这个秘密,他们就整天在市面上搜寻合适的老公房,等到买到10套房子的时候,马小姐辞了工作,买了一辆挂外地拍照的车子,天天在内环线上奔驰,收房租,在各套房子之间调配电器。
当马小姐的同事们正在2001年到2005年的股票熊市中煎熬的时候,马小姐已经默默收集了35套小户型,尽管至今她没有为自己买一套有正规小区的公寓房,但是她还是以这种独特的方式,参与了上海7年来的这轮房产牛市,并成为这轮牛市中最大的赢家之一。
全文624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