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是否可以开车需要根据个人的病情轻重程度和病情控制的情况决定,不能一概而论。
精神病患者自身的病情控制在稳定状态和半年以上并没有复发情况下,通常患者的行为认知和精神已经恢复到了良好状态,大多数可以开车。个人的精神病在发病期间和病情并没有控制稳定情况下通常并不可以开车。
律师补充:
我国机动车驾驶证管理相关法律规范规定,精神疾病患者不得获得和持有有效驾驶证,申请人在申领、换领机动车驾驶证时应当如实申报是否患有精神疾病。有器质性心脏病、癫痫病、眩晕症、精神病、痴呆以及影响肢体活动的神经系统疾病等妨碍安全驾驶疾病的,不得申请机动车驾驶证。如果是领证在前、患病在后的,患者的监护人应尽早到车辆管理部门注销驾驶证,并看管好患者,别让他们驾车行驶。
通常说的“精神病“,指的是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障碍、癫痫性精神病等,不包括抑郁症、疑病症、神经衰弱、失眠症等。《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中所说的“精神病”,并没有具体的精神疾病名称,所以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即使病情稳定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也不推荐驾驶,主要由于疾病本身因素以及药物治疗因素均可损害患者的注意力等高级认知功能,患者的应变能力也明显下降,而且绝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服药,而药物会进一步损害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精细动作,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增高,因而不适宜驾驶车辆。
全文558个字,阅读预计需要2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