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抽样是利用统计方法从总体中随机选取样本,并根据样本的特征推断出总体特征的一种抽样方法。统计样本(1)样本设计围绕样本的性质、规模、组织和质量进行的规划工作称为样本设计。在设计样本时,审计人员应考虑以下基本因素:
①审计目的;
②审计对象和抽样单位;
③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
④可靠性。(5)容许误差是审计人员认为抽样结果能够达到审计目的并愿意接受的审计对象的最大总体误差。审计人员应根据审计重要性原则,在审计策划阶段合理确定可容忍的错误。容许误差越小,样本量越大。审计人员应当根据上次审计发现的差错、企业经济业务和经营环境的变化、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以及分析性复核的结果,确定审计对象的总体预期差错。如果存在预期误差,则应选择较大的样本量。分层是将审计对象划分为具有相似特征的几个层次的过程。审核员可以采用分层审核的方法,将重点放在可能存在较大错误和缺点的项目上,减少样本量。
采用分层,可根据经济业务的重要性或经济业务的类型进行分类。分层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A.人口中的每个抽样单位必须属于一个水平,而且只属于这个水平;
B.必须有一定的、有形的、具体的差异,才能明确区分不同的水平;
C.必须事先确定每个级别中采样单位的准确数量。分层主要适用于具有不同内部成分特征的整体。分层审计除了提高抽样效率外,还可以使审计人员根据项目的重要性、变化频率或其他特点选择不同的样本数,并可以对不同层次采用不同的审计程序。通常,审核员应在包含最重要项目的级别上进行100%的审核。
例如,为了通过信函确认应收账款,根据应收账款的重要性,可将应收账款分为三个层次,即金额在10万元以上的应收账款、金额在5万元以下的应收账款和金额在5万元以下的应收账款。应收账款金额在10万元以上的,应当100%函证。样本选择有很多种方法。审核员应根据评审目的的需要、被评审单位的实际情况、自身条件的局限性等因素进行具体的选择,以达到预期的评审质量和效率。常用的样本选择方法有随机抽样、系统抽样、货币单位抽样、随机抽样等。
①随机样本选择
随机样本选择是指预先确定的机会,为审计对象的整个或每一级的所有项目选择样本。
②系统样本选择
系统样本选择是一种先计算区间,确定样本选择起点,然后按区间顺序选择的样本选择方法。
例如,审计人员希望通过系统样本选择方法从4000张凭证中选择200张作为样本。首先,计算间隔为20(4000△200)。假设审核员确定随机起点为100,则每20张选择一张凭证,总共可以选择200张凭证作为样本。例如,如果100是第一张,从下到下的顺序是80、60等,从上到下的顺序是120、140等,系统的样本选择方法简单易用,可以用于无限人口。然而,系统的样本选择方法要求整个样本必须随机排列,否则容易产生较大的偏差。因此,在使用这种方法时,首先要确定种群是否随机排列。如果不是随机排列的,就不能使用。
③货币单位选择
货币单位选择。它也被称为单位抽样。货币单位抽样是以审计对象的总金额(元)为抽样单位,使每个货币单位有相同的被选择机会的抽样方法。这种样本选择方法使得审计人员能够选择金额较大的项目。基本步骤如下:计算全部货币价值(记为V)。计算总体中的项目数(表示为n)。
计算样本选择间隔(W)。W=V/N随机选择一个从L到W的数字,标记为P,选择第一项包括第P元,继续选择第二项包括第(P±W)元,第三项包括第(P-2w)元,直到选择样本量为止。审计人员也可以提前分层,对货币价值大于k的项目进行100%的复核,然后按上述方法选择其余项目。货币单位的样本量可按以下公式确定:
样本量:货币总值×风险系数/容许误差
全文1.5千字,阅读预计需要5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