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国家具体法律规定而言,一般情况下,在法院审判以后,就不能够保释了,保释意思是取保候审,是在审查起诉阶段。判刑以后,就叫假释,假释是指已经被判刑的犯罪人,在执行了一定的刑罚之后,表现非常出色,有改过自新的表现,不再会危害社会,那么就有条件地提前释放犯罪分子。表现非常出色,有改过自新的表现,不再会危害社会,那么就有条件地提前释放他。这个有条件是指,在被释放的期间,有一个对这个犯罪人的观察期,如果他遵循了一定的条件,那么就真正地释放他。
一、监狱一年能办几次假释
假释是指给予一些表现好的服刑人员有条件的提前释放。从这个定义来看就清楚了,假释没有一年几次这样的定义的,只有一次,放了就放了,除非发现漏罪或者又犯新罪,否则假释人员就不用再回监狱了。不要看带个“假”字就以为这是放假,服刑是没有假放的。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根据以上内容的相关回答可以得出,目前我国有假释制度,并且假释没有一年几次这样的定义,只有一次。
二、假释是否限制出行
假释会限制出行,因为假释是附条件的予以提前释放,真正释放前都是在执行机关的控制下,所以是限制人身自由。
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间再犯新罪的,不构成累犯。假释在我国刑法中是一项重要的刑罚执行制度,正确地使用假释,把那些经过一定服刑期间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必要继续关押改造的罪犯放到社会上进行改造,可以有效地鼓励犯罪分子服从教育和改造,使之早日复归社会、有利于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七节假释
第八十一条【适用条件】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对犯罪分子决定假释时,应当考虑其假释后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
全文1.0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