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签订合同的主体应注意以下事项:
1、签订主体为个人的,其是否具有民事行为能力;
2、签订主体为公司的,签订合同的权利义务范围是否属于其经营范围;
3、委托代理人签订合同的,委托手续是否真实合法,委托权限是否明确清晰。
一、合同订立都有什么法律风险
合同订立的法律风险:
1、合同当事人双方是否具有主体资格;
2、合同当事人受委托签订合同的,代理人是否超过代理权;
3、审查合同当事人是否有履约能力;
4、合同形式、内容是否合法;
5、注意合同条款的审查;
6、其他。
二、债权人应注意的方面是什么
债权人应注意的方面如下:
1、重视对债务人主体资格的审查;
2、审查债务人的经营范围;
3、审查双方的经营内容是否合法;
4、审查债务人的偿付能力;
5、审查债务人是否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
6、审查是否有必要签订合同或协议,准备签订的合同或协议条款是否齐全,双方权利义务是否明确;
7、如果能够采取担保措施,应尽可能要求债务人提供担保。
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借款用途使用借款的,贷款人可以停止发放借款、提前收回借款或者解除合同。
三、合同只签字没盖章是否有效
合同只签字没盖章是否有效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具体包括:
1、如果合同是由单位的委托代理人在其权限范围内、或单位的法定代表人签的字,则合同有效;
2、如果签字的委托代理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签订合同的,经过被代理人的追认后,所签合同有效。未经追认的,合同无效,由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合同成立作为一个意思表示的事实的构成系统,其功能主要是为了解决合同是否存在,因此,法律对成立规则提出的要求是: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必须具体、明确。首先,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中须有设立、变更或终止合同关系的意图,即合同当事人必须意识到且追求其行为所设定权利义务效果。不具有设立合同权利义务关系意图的家庭协议,交易意向约定均不构成合同成立之要素。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未办理批准等手续影响合同生效的,不影响合同中履行报批等义务条款以及相关规定的效力。应当办理申请批准等手续的当事人未履行义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承担违反该义务的责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的变更、转让、解除等情形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适用相关规定。
全文964个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