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税筹划在实践中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围绕税种进行研究,筹划的结果最终体现在税种上;一种是围绕经营方式进行研究,筹划的结果最终体现在适应税收优惠政策上。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如果能将上述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将会取得更理想的结果。
企业节税筹划不仅是一种节税行为,也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充分发挥节税筹划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促进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进行企业节税筹划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服从于财务管理总体目标的原则。节税筹划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子系统,应始终围绕企业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来进行。节税筹划的目的在于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但税收负担的降低并不一定带来企业总体成本的降低和收益水平的提高。例如:税法规定企业负债利息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因而负债融资对企业具有节税的财务杠杆效应,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但是,随着负债比率的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及融资风险成本也随之增加,当负债成本超过了息前的投资收益率,负债融资就会呈现出负的杠杆效应,这时权益资本的收益率就会随着负债比例的提高而下降。因此,企业进行节税筹划时,如不考虑企业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只以税负轻重作为选择纳税方案的惟一标准,就可能影响到财务管理总体目标的实现。
2、服务于财务决策过程的原则。企业节税筹划是通过对企业的经营的安排来实现,它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投资、融资、生产经营、利润分配决策,企业的节税筹划不能独立于企业财务决策,必须服务于企业的财务决策。如果企业的节税筹划脱离企业财务决策,它必然会影响到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甚至诱导企业做出错误的财务决策。例如,税法规定企业出口的产品可以享受退税的优惠政策,企业选择开放式的出口经营策略,必然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税收利益。但是,如果撇开国际市场对企业产品的吸纳能力和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片面追求出口经营带来的税收利益,那就可能诱导企业做出错误甚至是致使的营销决策。
3、依法性原则。依法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节税筹划时必须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具体表现在:第一,企业的节税筹划只能在税收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征纳关系是税收的基本关系,税收法律是规范征纳关系的共同准绳,作为纳税义务人的企业必须依法缴税,必须依法对各种纳税方案进行选择。违反税收法律规定,逃避税收负担,属于逃漏税,企业财务管理者应加以反对和制止。第二,企业节税筹划不能违背国家财务会计法规及其他经济法规。国家财务会计法规是对企业经济行为的约束。作为经济和会计主体的企业,在进行节税筹划时,如果违反国家财务会计法规和其他经济法规,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信息或做出违背国家立法意图的经济行为,都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第三,企业节税筹划必须密切关注国家法律法规环境的变更。企业节税筹划方案是在一定时间、一定法律环境下,以一定的企业经营活动为背景来制定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的法律法规可能发生变更,企业财务管理者就必须对节税筹划方案进行相应的修正和完善。
4、综合性原则。一方面,企业节税筹划必须着眼于企业整体税负的降低,不能只盯在个别税种的负担上,因为各个税种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种税少缴了,另一种税可能就要多缴;另一方面,企业的节税筹划不是企业税收负担的简单比较,必须充分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因为一个能降低当前税收负担的纳税方案可能会增加企业未来的税收负担,这就要求企业财务管理者在评估纳税方案时,要引进资金的时间价值观念,把不同纳税方案、同一纳税方案中不同时期的税收负担折算成现值来加以比较。
5、事先筹划原则。事先筹划原则要求企业进行节税筹划时,必须在国家和企业税收法律关系形成以前,根据国家税收法律的差异性,对企业的经营、投资、理财活动进行事先筹划和安排,尽可能地减少应税行为的发生,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才能实现节税筹划的目的。如果企业的经营、投资、理财活动已经形成,纳税义务已经产生,再想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那就只能进行偷税、欠税,不可能进行节税筹划。
全文1.6千字,阅读预计需要6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