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事诉讼案件立案后多久被告知道
民事案件在人民法院立案后,人民法院一般会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此时被告就知道自己被原告起诉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八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二、民事诉讼案件立案后被告可以请律师吗
民事诉讼案件立案后,被告能请律师。请律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供法律咨询:律师可以为被告提供专业的法律建议和意见,帮助被告了解案件涉及的法律规定和法律程序,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2.制定诉讼策略: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律师可以为被告制定有利的诉讼策略,以维护被告的合法权益。
3.收集证据:律师可以协助被告收集与案件相关的证据,并在法庭上使用这些证据来支持被告的主张。在证据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律师还可以向法院申请调查令以持令调查取证。
4.代表被告出庭参加诉讼:律师可以代表被告出庭,提出诉讼请求、答辩意见、辩论意见、举证、质证等,确保被告在法庭上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5.谈判和解:律师可以代表被告与对方进行谈判,以促成双方的和解,并为被告争取最佳利益。
6.节省时间和精力:处理法律问题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律师可以帮助被告减轻这种负担,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处理其他事务。
三、民事诉讼案件立案后被告不来怎么办
民事诉讼案件立案后,如果被告不来,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具体如下:
1.如果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法院可以进行缺席审理和缺席判决。这意味着法院可以在被告不在场的情况下,根据原告提供的证据和陈述,对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
2.如果被告有正当理由不能到庭,如疾病、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法院一般会延期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二编 审判程序 第十二章 第一审普通程序 第二节 审理前的准备 第一百二十八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n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全文1.1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