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2009-7-3121:21:19来源:内审网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所有的非公有制企业,即我国《公司法》规定的除国有独资、国有控股外的其他资本组织形式)的内部审计仍然局限于监督和评价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以及检查经营管理的风险性、效益性,没有强调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价,也没有走出传统审计的范围,不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与国际内部审计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我国内部审计协会会长王道成在深圳、云南等地都作了关于推进内部审计工作全面转型与发展的报告,内部审计转型势在必行。
内部审计转型是指内部审计从以财务审计为主转为财务审计与效益审计(亦称绩效审计)、管理审计并重,其核心内容是推行公司治理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民营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积极全面推进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转型具有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
一、民营企业实现内部审计转型的现实意义
(一)实现内部审计转型有利于提高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很多民营企业都是由家族企业发展起来的,其企业目标是销量第一或利润第一的企业,缺乏一定的社会责任感。所以其生产一般都是简单扩大再生产,没有重视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节约使用,有时甚至是以浪费能源和污染环境作为代价。民营企业家往往忽略行业前景及长远战略,忽视民营企业整体架构、人力资源配置、企业文化及长期新产品开发。内部审计转型体现在审计处理上,需从重视责任转为责任和效益并重。内部审计作为民营企业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内部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保障企业依法经营、规范管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在进行效益审计时,除了关注企业的内部经济效益的增长对股东利益负责外,还要考虑社会效益的提高,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社会责任,提高民营企业的社会使命感,促进其稳定繁荣发展。
(二)实现内部审计转型有利于民营企业实行现代化管理民营企业的领导凭直觉办事、独断专行,片面要求下属服从,从而容易导致决策失误。在用人时任人唯亲,下级对上级的命令惟命是从,没有发言权。民营企业家也经常出现一些不计算成本,未做出预算利润的随意性决策,缺乏风险管理观念,不熟悉的领域和项目也没有在咨询相关专家后慎重决策,未进行预算管理。内部审计转型体现在审计地位和职能的认识上,从重视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和强调审计监督转为强调审计为组织服务以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体现在审计性质和作用上,需从事后审计逐步转为事前事中审计。通过内部审计可以改善民营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和用人制度,将民营企业领导做出错误决策的概率降低。事前审计可以防范于未然,事中审计可以提高企业效率,事后审计可以为未来会计期间经济活动提供借鉴。
二、民营企业实现内部审计工作转型的措施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保障内部审计工作转型的顺利开展内部审计不再局限于查错纠弊的事后审计,必须对民营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进行审计。民营企业大多采取家族式管理,这会阻碍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转型的正常开展。很多民营企业已朝规模化、公司制方向发展。据统计,许多民营企业设立了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大多数已经在国内和海外市场纷纷上市。随着民营企业的投资主体多元化,利益相关人的种类增加,内部审计服务的对象全方位转型扩大了,其功能也相应加强,客观上需要企业给内部审计转型提供制度上的保障,从而要求民营企业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规范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的权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真正实现民营企业的全方位转型。对于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基于成本效益原则,可以实行内部审计外包的形式;对于中大型的民营企业,则可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审计委员会制度。
(二)提高民营企业决策层的现代管理理念与风险意识,保证内部审计人员的地位国家审计署1995年第1号令对内部审计的地位进行权威界定,似乎是确定了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独立地位,但实际并非如此,目前《公司法》里没有规定,企业内部审计可以不在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审计工作。内审部门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如果涉及重大经济案件和某些个人的问题必须直接报告主要负责人。由此可见,即使内部审计的职能增加了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审计,但未得到民营企业管理层的认同、审批和授权执行,其转型也只是流于形式,无法起到实际效果。这使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出现无为而无位的不利局面,内部审计转型后的新作用得不到正常发挥,影响了内审机构及人员的地位。内部审计是企业的第二种声音,对于民营企业决策层来说是需要极大的胸怀和勇气去坦然接受。所以,在内部审计转型的过程中需要领导层具备长远眼光,树立战略意识,改变他们认为的内部审计是监视下属的不称职行为、以公谋私的经济警察的落伍观念,树立内部审计是企业管理弊端的良师益友的先进观念。在企业规章制度中赋予内部审计人员能直接参与企业项目决策会议的资格,具有投票否决权。
(三)合理定位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职能与审计目标,实现内部审计转型内部审计转型在审计职能上体现为由单纯监督检查的保护性职能向与咨询服务的建设性职能并重转变,在审计目标上体现为从以单纯的检查纠正财务会计领域的错误和舞弊为主,向以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的效果为主转变。在我国,国资委以第8号令的形式颁布了《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暂行办法》,为中央企业内部审计提供了制度保障,但没有出台有关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准则及相关法规。有的民营企业内部虽然建立了内部审计制度,但还不够健全,且缺乏具体操作的理论指导。所以,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只能效仿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采取的一些做法,其转型也必须借鉴国有企业的方法,将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从财务审计转变为经济效益审计和管理审计相结合。其审计目标不再局限在查错防弊,而是将其进一步提升到使企业的经济资源合理利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企业的价值增值。只有通过内部审核员和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将大量的审计成果迅速转化为管理成果,内部审计转型后的目标才能实现。
(四)加强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的培养,改进审计手段与审计方式从民营企业内审队伍的知识结构看,有的内审人员是从企业财会部门调配来的,缺乏审计理论基础,更谈不上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审计实务中是举步艰难;有的内审人员甚至是从非相关专业调过来的,对于财务和审计工作更是毫无所知。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明显存在随意性、盲目性、无序性的缺陷,从而导致其审计工作质量比较差。转型后的内部审计对审计工作人员的要求作了进一步提高,不仅要求审计人员具有较高职业道德水平和全面的经济类理论知识,对民营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流程也要有系统的认识,同时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风险管理意识,而且需要具备审计信息化管理的先进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成功实现手工审计向计算机审计、网络审计的转型。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和《内部审计人员职业后续教育管理办法》中都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进行了相关规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内部审计协会的组织和监督,更需要民营企业的通力配合。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转型效果如何,责任不只在领导层,也不只在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内审协会、民营企业的各级领导和各部门单位的齐心协力,积极配合才能取得成功。
全文3.0千字,阅读预计需要10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