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受害者提起仲裁或诉讼的前提是行政部门的工伤认定和残疾等级认定结论。工伤事故发生后,工伤事故的员工必须在一年内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工伤事故认定。申请劳动仲裁的时效期为1年,可中断。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为1年。诉讼时效期间,劳动者向用人单位主张权利或向有关部门申请权利救助的,诉讼时效中断,重新计算。否则超过一年的,超过诉讼时效。
诉讼时效是指诉讼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期限,该期限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民事权利受到侵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与普通民事案件相比,工伤保险纠纷案件比较特殊,在这种案件中,工伤受害者提起仲裁或诉讼的前提是相关行政部门的工伤认定和残疾等级认定结论,否则工伤员工无法主张自己的权利。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工伤事故发生后,工伤事故的员工必须在一年内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工伤事故认定,而且这一年的时效不能中断,必须中止。申请劳动仲裁的时效期为1年,可中断,因此从收到工作认证书或收到残疾认证结论书的时间开始计算,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为1年。在此期间,劳动者向用人单位主张权利或向有关部门申请权利救助的,诉讼时效中断,重新计算。否则超过一年的,超过诉讼时效。
工伤诉讼时效是多久?
工伤诉讼时效是指工伤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赔偿的期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工伤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
在工伤事故发生后,用人单位应当及时采取措施救治工伤职工,并在30日内向当地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如果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期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工伤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因此,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即视为工伤事故发生之日。
工伤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在这个期间内,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赔偿。如果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期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或者在工伤事故发生后30日内未向当地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工伤诉讼时效是民事案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对于工伤纠纷案件,工伤认定和残疾等级认定结论是工伤受害者提起仲裁或诉讼的前提。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工伤事故发生后,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同时,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期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或者在工伤事故发生后30日内未向当地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因此,工伤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为1年。
《劳动仲裁法》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全文1.5千字,阅读预计需要6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