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则。严格财政收支审批制度。公司发生的一切费用,经办人必须填写《费用报销单》,注明支出原因、项目、发票号码、报销金额、经办人签字、部门经理签字、财务经理审核(按有关规定),并在计划内外办理相关手续批准后,出纳方可付款。2加强报销管理。当月账户、当月账户、25日以后账户最迟不得超过次月3日。
3。为了分清责任,实行部门核算,不应将不同人员的业务费用混同在一张报销单上。
2。相关支出部门审计
对于所有报销内容,相关部门管理者必须对其合理性和必要性进行审计。第三,财务部门应按照相关财务规定和内部财务制度对所有报销单进行审核。第四,审计权限与审批权限相同。五是费用报销和借款时间。六是报销程序要严格执行财务报销制度。如果是客户或分公司报销,应向财务部说明并保留复印件,原件交给客户。报销计划中必须提供的原始单据:
1。版面费、广告代理费:部门凭发票填写《费用(成本)报销单》,财务部核对票证(附媒体公布的明细表),核对无误后付款。
2。印刷费(胶片制作费):部门凭发票填写《费用(成本)报销单》,核对无误后附《印刷品结算单》,经财务审计后支付。
3。办公用品及低值易耗品:由运营管理中心采购,运营管理中心保管人员将发票与实物核对后,凭发票填写《费用报销单》(附验收单及调拨明细)。各单位采购的,按发票填写《费用报销单》,经本级领导批准后报销。
4。机房、OA设备:技术部保管员将发票与实物核对无误后,填写验收单、发货单。凭发票填写费用报销单(附受理单)。材料费:各单位采购图书、资料时,应先将图书、资料、发票送资料管理部(运行管理中心)登记验收,并加盖印章、编号。经办人凭发票填写费用报销单(附受理单)。
6。差旅费必须在返回后3天内报销。部门经理审核票据的合理性,并与旅行者签署报销单进行核对,然后将贷款核销给财务部。各单位经理报差旅费,经区域总裁批准后,凭报销单核销借款。3日内无故未及时报销的,财务部应督促报销一次。仍未报销的,由财务部负责从当月工资、奖金中扣除。试用期人员出差的借款,由经理担保,视同经理借款。
7。营业费用:所有营业费用票据必须开具明细发票,并由业务员在票据背面签字。各单位应当勤俭节约地使用业务费用,除业务需要外,任何人不得用于个人消费。商务招待费由两人以上签字,注明时间和顾客姓名;加班餐费由全体就餐者签字;交通费注明起点、地点和原因;礼品费注明姓名、礼品名称和数量;并在快递单上注明客户姓名。所有费用计入部门成本。未按规定填写说明或签字的,财务人员应退还报销凭证并说明原因。
8。计划外报销手续必须有审批报告,其他手续与计划内相同。
差旅费报销管理规定为保证公司差旅费的合理使用,规范差旅费的费用标准,特制定如下规定:
(1)差旅费人员是指离开城市一天以上的员工经公司总经理批准的各项公务活动。
(2)需要公司部门经理、运营中心和总经理签署的出差申请表。申请表应注明部门名称、出差人员姓名、出差时间、地点、出差原因、出差交通工具及预计差旅费,并报总经理批准。凭申请表办理贷款、报销手续后,将申请表报运营管理中心备案。
(3)批准程序:一般人员在特殊情况下需要出差,必须经总经理批准,报公司总经理批准。
①员工出国旅游时,可以提前借一定数额的差旅费。出差回来后,三天内凭单据报销。逾期不偿还的,从工资中扣除借款。
②出差人员的住宿费、城市交通费、伙食补贴实行定额承包(详见附件《差旅费报销标准》),由出差人员自行调整使用,节余归本人所有超支不予补偿。
③乘火车旅行时,标准为硬卧。如果买不到硬卧车票,将按硬座票价的60%给予补贴。
④出差期间的社交费用,需事先征得总经理的特别批准。
⑤市内往返机场、车站的交通费用允许凭车票报销(不含出租车费用)。
6因公出差参加展览的交通、杂费、门票等,允许凭门票单独报销;到外地参加会议、展览等活动的,住宿等费用由对方承担不得在公司报销差旅费和领取补贴。
⑦因公出差或外出学习、培训、会议等,食宿由集体安排的,按统一标准报销,不享受任何补贴。
9。出行补贴天数的计算方法:
(1)出发日补贴的计算:以有效报销机票或机票的准确驾驶或出发时间为准:上午12:00前出发的,享受全天补贴;上午12:00后出发,当天不能到达目的地的,享受半天补贴全天补贴;上午12:00后出发者可享受半天补贴;12:00后出发并于当天到达目的地者可享受全天补贴;
(2)抵日补贴的计算:以有效报销机票或机票的准确驾驶或起飞时间为准:12:00前返程者可享受半天补贴;12:00后返程者可享受全天补贴。
10。出差天数计算方法:按实际天数计算。
11。成本核算:公司所有人员的差旅费计入各部门成本。
12,其他
(1)报销差旅费时,应提供相应的票据(如住宿、市内交通、伙食等)供财务部门办理账务。如果无法提供相应的票据,每日补贴超过30元的部分,由财政部门按国家规定代扣代缴。
(2)凡购买折扣票(票面不得更改)的,报销时必须按折扣后的实际价格填写。
全文2.0千字,阅读预计需要7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