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并经庭审质证。未经庭审质证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应当保密的证据,不得在开庭时公开质证。当事人在庭前证据交换过程中没有争议并记录在卷的证据,经审判人员在庭审中说明后,可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经合法传唤,因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而需要依法缺席判决的,被告提供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但当事人在庭前交换证据中没有争议的证据除外。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调取的证据,由申请调取证据的当事人在庭审中出示,并由当事人质证。
在行政诉讼中如何确定被告?
在行政诉讼中对于被告主体身份进行确定的规定有:
1、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2、行政行为经复议后决定维持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作为共同被告;
3、行政行为经复议后改变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4、行政机关被撤销或者职权变更的,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三条,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并由当事人互相质证。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证据,不得在公开开庭时出示。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对未采纳的证据应当在裁判文书中说明理由。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证据,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全文529个字,阅读预计需要2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