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假离婚能否解除婚姻关系
离婚没有真假,领了离婚证就意味着离婚,法律上不可撤销。登记离婚并且领到了离婚证后就会解除婚姻关系。
二、假离婚存在的法律风险
1、财产风险。共同财产可能变成一方的婚前财产。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了夫妻一方的婚前个人财产范围,一方的婚前财产为夫妻一方的财产。比如一对夫妻原有两套房属共有财产,“假离婚”时两套房产归女方,在离婚协议上约定两套房屋归女方所有,即使后来复婚,这两套房都属于女方的婚前财产,属于女方个人财产。
1、“弄假成真”风险。有些“假离婚”者本来已经约定,在实现不正当目的之后再行复婚。然而,离婚之后有些人却“假戏真做”,一方见异思迁,抛弃另一方,拒绝复婚,从而致使双方矛盾激化,引发事端,形成社会不安定隐患。
三、离婚的法律后果
1、人身关系
(1)夫妻之间的配偶身份关系解除。
(2)基于夫妻关系而形成的夫妻之间的相互扶养义务和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也随之消灭。
(3)同时双方的结婚自由的权利又得以恢复。
2、子女抚养关系
(1)子女无论由父方或母方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2)故对哺乳期
(3)哺乳期后的子女,如双方因抚养问题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时,由人民法院根据子女的权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
(4)对一方抚养子女的,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5)关于子女生活费和教育费的协议或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3、财产关系
(1)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女方和子女权益的原则判决。
(2)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债务,以共同财产偿还;如该项财产不足清偿时,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3)男女一方婚前、或单独所负债务,由本人偿还。离婚时如一方生活困难,另一方应给予适当的经济帮助。具体办法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由人民法院判决。
全文846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