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良贷款成因及防范化解措施
1、历史包袱沉重,行政干预严重。西*农村信用社由于1996年以前受农*银行代管,受农*银行指令发放贷款有相当部分形成不良,大部分遗留至今。原来农村信用社未由省*社统一管理的时候,许多地方政府把信用社当着自己的"提款机,以政府相关部门在信用社贷款许多贷款,到期全部形成不良贷款。就是现在全国农村信用社进行改革的今天,信用社划归省*社管理的今天,还有许多当地政府干预当地农村信用社的业务经营,行政指令性贷款、政府介绍贷款,而这些贷款因为政府的指令,相关的手续的欠缺,导致风险的加大,于是到期不能归还,都形成了不良贷款。
2、党政干部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比重大。全省各县市一些党政干部国家工作人员自借或帮他人从农村信用社借款,信用观念淡薄,信用社多次催收效果甚微。虽然各省的省委省政府出台帮助农*用社清收旧贷、依法打击逃废债等帮助农村信用社清收不良贷款的文件,而且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全省党政干部拖欠农*用社不良贷款依然存在,而且数量仍然很大。
3、信用环境差,地方金融生态环境恶化。
一是社会信用程度低劣。一些客户恶意拖欠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欠不思还,对贷款催收置若罔闻。二是民间攀比拖欠贷款。一些小额欠贷户与大额贷户不但不积极偿还贷款,还相互通气、相互攀比。三是权大于法。如一些国家公务员拖欠贷款,凭借自己的特殊身份,对信用社清收维权无动于衷,甚至威胁、恐吓收贷人员,更有甚者,竟然公报私仇,凭借自身权利报复打击信用社及信贷人员
二、化解不良贷款的措施
农村信用社的一部分不良资产是由于体制的变化、历史背景以及信贷人员更换频繁等原因造成的,由于涉及历史遗留问题较多,清收起来的难度的确较大。因此,作为农村信用社首先必须建立相关制度,完善相应的不良资产处置运行机制,做到对内依规清收,对外依法维权。
(一)明晰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1、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全省农村信用社在省*社的统一领导下,实行以县为单位的一级法人管理,实行对外统一协调关系,存贷统一管理、资金统一调剂、人力资源统一配置的法人核算机构,增强农村信用社抗御风险的能力。
2、借助信用社改革和省*社成立的契机,利用当前的历史机遇,切实转化、清收不良贷款。一是规范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争取申请央行专项票据成功,置换不良贷款。二是借助信用社划归省政府管理的行政优势,加大对行政事业单位、国家公职人员拖欠信用社贷款的清收力度,起到惩一诫百的效果。
(二)完善制度,狠抓落实
农村信用社应对现有的岗位责任制度进行梳理,对每项业务、每个工作环节都要明确责任,严格细化,制定出更加科学、更加规范的制度来。现在农-信社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缺少一种执力和服从精神,对新推出的业务品种,要本着制度先行的原则,确保每项业务的开展都能做到有章可依。在此基础上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发生风险造成损失的,要追究有关稽核和风险审查人员的连带责任。
(三)建立贷款责任追究制,合理处置抵贷资产,积极活化不良资产
1、信用社要严把信贷质量关。建立审贷分离的信贷制度,要在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的基础上,量化责任人应承担的经济及法律责任,以加强信贷人员的责任心。
2、分解任务,加大对不良信贷资产清收的考核力度。农村信用社应采取灵活办法,集中力量,重点突破一些难缠户;要依靠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多策并举拔掉一些钉子户、赖债户。在清收的过程中要建立清收不良资产责任制,将责任、任务和奖惩措施落实到每个员工。
三、不良贷款包括哪几类
1、逾期贷款
逾期贷款是到了还款期限时还不能归还的贷款,其中不包括板滞贷款和呆帐贷款。
2、呆滞贷款
呆滞贷款是指还款期限到期2年(含2年)以上还是不能归还贷款,或者是还贷款日期还没有到期但生产经营已经停止运营的。其中不包括呆帐贷款。
3、呆帐贷款
呆帐贷款是指贷款人和担保人宣告破产,在进行清偿后,未能还清的贷款;贷款人宣告失踪或死亡,在期产业或遗产清偿后没有还清的贷款;贷款人在遇到重大灾害和意外事故后,无力偿还的贷款;在清理贷款人贷款抵押物、质物所得价值不足不能够还清贷款时,经的国务院专案同意核销的贷款。
全文1.7千字,阅读预计需要6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