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毁坏名誉罪怎样认定标准
刑法未规定毁坏名誉罪,在认定毁坏名誉时,我们主要依据侵权纠纷的四要素进行评判。
1.受害人的名誉受到损害的事实。这要求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受害人的名誉权受到了侵犯,导致其社会评价降低。
2.行为人实施了侵权行为。
(1)这包括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侮辱、诽谤等行为,并且这些行为被第三人知悉。
(2)侮辱行为是以语言或行为公然损害他人人格,毁坏他人名誉的行为;而诽谤行为则是捏造和散布某些虚假事实,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
3.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行为人所实施的侮辱、诽谤等行为必须影响到社会公众对受害人的评价,才能构成对名誉权的侵害。
4.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这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情形。
(1)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他人名誉的损害,仍然积极追求这种结果的发生;
(2)过失则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他人名誉的损害,但由于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等而使损害后果发生。
二、侵权人如何实施侮辱诽谤
侵权人实施侮辱、诽谤等行为时,可以采用口头、文字等多种方式。
1.侮辱行为是将现有的缺陷或其他有损于人的社会评价的事实扩散、传播出去,以诋毁他人的名誉,让其蒙受耻辱;
2.诽谤行为则是捏造和散布某些虚假事实,破坏他人名誉。这些行为只有在影响到社会公众对受害人的评价时,才能构成对名誉权的侵害。
需要强调的是,侵权人实施侮辱、诽谤等行为时,必须使这些行为为第三人知悉。如果侵权人仅仅只针对被侵权人,而未传播给第三人,并不构成法律上的公开。
三、行为人主观过错认定
在认定行为人主观过错时,我们需要根据行为人是否具有实际恶意为标准进行判断。
1.对于公众人物提起的名誉侵权之诉,在主观过错方面的考察尤为重要。没有实际恶意的行为,即使确实损害了公众人物的名誉,也不应认定为侵权。
2.这种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情形。无论故意或过失,只要侵权人在主观上有过错,并在客观上造成他人的社会评价降低,即属于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
3.被侵害的对象应当是特定的人。
(1)如果没有特定的人,则在法律上就不存在所谓的受害人了。
(2)如果某些文学作品在描写中对特定的人进行了侮辱或诽谤,虽然使用的是代号或假名,但读者一看便可知晓其所指的对象是谁,这同样可以构成对他人名誉权的侵害。
全文933个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