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诉赔偿交通事故的流程是什么
1、确定诉讼管辖的法院
法院是否有管辖权,主要是约定管辖和法定管辖两种方式确定,合同双方在合同签订时可能会对诉讼纠纷可能管辖的法院作出选择,双方经过协商约定好管辖的法院。
如果双方没有约定管辖法院的,按照法定管辖来确定,一般包括被告住所地、合同签订地及合同履行地等管辖法院,不同类型的合同,其管辖法院也有所不同,具体需要看法律规定。
2、书写起诉状,整理好相关的诉讼材料
到法院起诉,需要有起诉状,原被告的基本信息以及相关的证据材料,有诉讼代理人的,还需要代理人的身份信息,现有证据包括合同及合同履行的相关材料,要求是原件。如果某些材料不是原件,应让律师审查是否会影响诉讼结果。
3、法庭辩论质证
立案介绍后法院发送传票,确定开庭时间,也会对原被告双方的证据材料进行交换,对于证据的真伪及证明力大小等各方面在法庭进行辩论,有新证据的,也可提交。
4、判决生效阶段
法庭辩论之后,法院经过调查分析,认定案件事实经过,作出合法合理的判决,对于判决结果有异议的,可提起上诉,请求上一级法院进行判决。
二、交通事故赔偿哪些费用
1、医疗费。具体包括挂号费、诊疗费、医药费、住院费以及其他医用费用。
2、护理费。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护理人数和护理期限确定。
3、误工费。根据收入状况和误工时间确定。
4、住院伙食补助费。
5、交通费。根据受害人及其必要的护理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所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
6、营养费。根据受害人伤残情况并参照医疗机构的意见来确定。
7、残疾赔偿金。残疾赔偿金=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伤残系数×赔偿年限。
8、精神损害抚慰金。根据受害人的伤情确定,一般评不上伤残等级的没有该项费用,具体每个伤残等级能获得多少精神损害抚慰金,主要由法官自由裁量。
9、后续治疗费等。
三、起诉交通事故赔偿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1、要满足法院起诉的条件:
首先,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其次,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最后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2、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二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发生交通事故,可以要求责任方作出相应的赔偿,比如要求赔偿医疗费用,误工费用,营养费用等等,因为赔偿发生纠纷的,可以向法院起诉处理,但需要符合起诉条件。以上是关于起诉赔偿交通事故的流程的相关回答,还有其他想了解的,可以点击下方立即咨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二编 审判程序 第十二章 第一审普通程序 第一节 起诉和受理 第一百二十六条 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二十二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全文1.3千字,阅读预计需要5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