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处理交通肇事罪案件需要多长时间
交通事故处理一般需要十天。如果属于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一般会在查获交通肇事车辆和驾驶人后十日会结案。如果属于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应当在检验报告、鉴定意见确定之日起五日内结案。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二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现场调查之日起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在查获交通肇事车辆和驾驶人后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对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应当在检验报告、鉴定意见确定之日起五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有条件的地方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试行在互联网公布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但对涉及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应当保密。
二、判定交通肇事罪共犯,应如何处理
交通肇事罪的共犯的定罪,是交通肇事后,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受到重伤、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共犯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三、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
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1.交通肇事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
2.交通肇事罪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的安全。交通运输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紧密相连,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就会危及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其本质上是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3.交通肇事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这种过失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违章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而言。
4.交通肇事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在交通运输活动中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全文985个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