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探讨了无证婚姻和骗婚的概念及其区别。骗婚是指以结婚名义骗去对方财物的行为,而并非指无证婚姻。在判断是否能构成骗婚时,需要对骗婚行为进行认定。
无证婚姻并不代表一定属于骗婚,如果男女双方以夫妻名义同居,则也是一种无证婚姻。因此,在判断是否能构成骗婚时,我们需要对骗婚行为进行认定。
骗婚的认定:骗婚实际上是诈骗罪的一种,即借结婚名义以骗去对方一定数额的财物的行为。
骗婚构成要件有哪些?
骗婚是指以欺诈为目的,使对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与己结婚的行为。骗婚构成要件包括以下几点:
1. 欺诈行为:骗婚的成立以欺诈为前提,即以欺骗、隐瞒真相或其他手段使对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与己结婚。
2. 受欺诈方:骗婚的受害者,即被欺骗的一方,应当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且为成年人。
3. 婚姻关系:骗婚的另一个构成要素是婚姻关系,即受欺诈方与骗婚方已建立婚姻关系。
4. 损害国家利益:骗婚行为可能损害国家利益,例如骗婚者利用婚姻关系获取国家机密或公共资源,或者骗婚者与对方家庭存在世仇等特殊情况。
5. 社会影响:骗婚行为的社会影响也是骗婚构成的要件之一。骗婚者因其行为可能引起社会公众的误解和谴责,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八条,以欺诈手段结婚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撤销婚姻;被欺诈方请求撤销婚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受欺诈方不申请离婚或者申请离婚未获准许的,无权请求赔偿精神损害赔偿。
综上所述,骗婚的构成要件包括欺诈行为、受欺诈方、婚姻关系、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影响。对于骗婚行为,相关法律规定予以明确支持,同时严格禁止。
无证婚姻并不一定属于骗婚,骗婚行为需要满足欺诈行为、受欺诈方、婚姻关系、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影响等要件。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八条,受欺诈方有权请求撤销婚姻,同时可以请求赔偿精神损害赔偿。相关法律规定予以明确支持,同时严格禁止骗婚行为。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全文922个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