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诈订立合同有以下几种常见情形:
1.伪造合同,即欺诈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伪造合同主体、伪造合同内容等手法,凭空捏造或者虚构合同,骗取他人的财物。
2.货物引诱,即欺诈方利用对方急需商品的心理,谎称能提供紧俏商品,签订虚假的购销合同。
3.盗用、假冒名义,即冒用他人名义订立合同。
4.虚构主体,即伪造营业执照等方式,采用根本不存在的或者未经依法登记注册的单位与他人订立合同,骗取他人财物。
5.虚假广告、信息引诱,即发布虚假广告和信息,引诱他人与之签订合同。
一、信用卡诈骗罪的构成是如何规定的
信用卡诈骗罪,是指违反国家信用卡管理法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伪造、作废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信用卡,或者利用信用卡恶意透支,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一、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凡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二、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并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过失不构成本罪。
三、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信用卡的管理制度,犯罪对象是信用卡。
四、客观方面表现为以下几种方式:
1.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即明知是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而故意使用,以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2.使用作废的信用卡,即使用失去效用的信用卡或者使用涂改过的信用卡而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3.冒用他人信用卡的,即非持卡人以持卡人的名义使用持卡人的信用卡而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4.恶意透支的,即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
《立案追诉标准(二)》的规定,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1.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作废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数额在五千元以上的;
2.恶意透支,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
本条规定的“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三个月仍不归还的。
二、什么是隐瞒真相诈骗
1、虚构合同主体,即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的名义签订合同的行为,这是合同诈骗犯罪中最惯用、最常见的诈骗手段。
2、虚设担保。即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行为。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作担保,是指行为人提供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汇票、本票、支票等金融票据)支付定金或作为抵押物。以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是指行为人以虚假的证明行为人对房屋等不动产和车辆等动产具有所有权的证明文件,即以自己不享有所有权的财产作抵押物。
3、设置陷阱。即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
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取得和履行合同的行为。此种诈骗方法最具欺骗性,行为人本身并无履行合同的能力或诚意,却与他人签订合同,先付给小额货款或少量货物,制造准备履约的假象,骗出全部货物或货款后,就采取推、拖、躲、赖等手段不履行合同的其余义务。
4、携款逃匿。即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的财物后逃匿的。行为人通过合同取得对方的货款、预付款后直接逃匿,或者取得对方的货物后立即低价倾销,将赃款占为己有,逃之夭夭。这种行为本身就足以表明行为人的犯罪故意,其犯罪性质容易认定。
全文1.4千字,阅读预计需要5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