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已经民事诉讼了还能定上诈骗吗
1.当然可以。
对于涉及电信诈骗案情的受害者而言,他们有权通过提起民事诉讼来追回被不法分子侵占的财产权益。
2.当诈骗案件正式立案后,如果涉案人员存在犯罪情节较轻或者已超过法定追诉期等特殊情况,司法部门有权基于实际情况酌定是否取消对其追究刑事责任。
3.针对个人在合同签订和履行过程中的诈骗行为,其遭遇涉事方造成的物质损失,在启动刑事诉讼程序的同时,受害者也有权依据法律规定对侵权者提出附带民事诉讼。
其中,所谓附带民事诉讼,就是在处理被告的犯罪行为的时候,根据受害者或者检察机关的申请,法庭会同时进行一个关于被告人相关行为所引发的损害,包括民事上的赔偿问题的审理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诈骗起诉卡主有意义吗
在提出针对诈骗案中持卡人的诉讼时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首先,向其提出法律诉讼不仅有助于使诈骗事件正规化地纳入司法程序进行处置,还有助于对持卡人形成相当程度的震慑之势,从而利于涉案财产的追回。
倘若持卡人经由法庭认定存在犯罪事实的话,或许有望接受损失赔偿的判决。
这无疑有助于推动司法程序深入询问持卡人获取更全面的信息,进而更有效的追踪并彻查诈骗活动的后续环节。
重要的是,其他人可通过公开宣布的裁决来查询有关诈骗事件及持卡人的相关信息,从而规避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即便在未能追回财产的情况下,刑事定罪也能够发挥出某种程度的制衡效果。
在此过程中,对卡主要施加适当的打击与惩罚也是至关重要的。
再次强调,尽管诈骗并未完全得逞仍然具备诈骗性质,只要行为人实际启动了实施诈骗的行为,便足以构成诈骗罪。
然而如若诈骗涉及到的金额相对较低并且最终也未能成功的话,极有可能不会受到相应处罚;反之,如若诈骗金额属于重大范围,即使未能顺利实施,仍有可能按诈骗罪名受到指控,并按照犯罪未遂理论予以处置,从而根据既遂应当承受的惩戒标准酌情减轻或从轻处罚。
对于此类涉嫌诈骗未遂的案例而言,向持卡人提起诉讼确实具有深远而积极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六节 危害税收征管罪 第二百一十条 盗窃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n使用欺骗手段骗取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全文1.1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