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规定下如何起诉个人欠款问题
1.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2.符合受理条件的法院进行受理立案。
3.法院向被告送达起诉状,被告进行答辩。
4.安排开庭时间。
5.进行法庭调查,当事人陈述案件事实。
6.举证质证。
7.各方当事人就争议的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辩驳和论证。
8.判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二、去法院起诉需要什么材料
法院起所需资料如下:
1.民事起诉书。(1个被告2份,2个被告3份,类推,都须原告签字或盖章)
2.主要证据材料复印件。(1个被告2份,2个被告3份,类推)
3.原告身份证复印件并同时提供原件供查验。诉状要写有格式规范。
(1)文件名称。一般写“民事起诉书”或“民事起诉状”;
(2)诉讼主体。即原告和被告,可能还有第三方,诉讼主体为自然人要写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住址、联系方式5项是必须信息,诉讼主体为单位的,要写明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住址、联系方式;
(3)诉讼请求。
(4)事实与理由。说明事实(比如受到侵害),再说明要求赔偿的理由(实体法的规定)和提起诉讼(程序法的规定)的理由。实践中为了简便,有些简单的案件也可以不详细列明理由,只写“依法应承担责任”、“依法起诉至贵院”即可;
(5)受诉法院、签字盖章。文尾要写清递交诉状的法院、具状人(原告)起诉时间。向人民法院递交的诉状中,必须有至少一份是由具状人亲笔签字(盖章、按手印)的原件。
三、起诉要多少时间
起诉一般需要七天,人民法院会在收到诉状的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章 诉讼时效 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n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全文1.0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