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规定,一般情况下,交通事故自身疾病保险公司的赔偿通常分为以下两种情况:1、交通事故致害和受害人体质状况相结合时,是要赔偿的;2、在交通事故受伤治疗过程中,又治疗了和交通事故受伤部位不相关的病情,就像交通事故造成手部骨折,在住院过程中,又治疗了高血压、糖尿病等。保险是不赔付的无相关性的疾病。
保险公司重大疾病理赔流程的时间
第一种、确诊即赔付(12种):恶性肿瘤、多个肢体缺失、急性或亚急性肝炎、慢性肝功能衰竭失代偿期、双耳失聪、双目失明、严重阿尔茨海默病、严重帕金森病、严重度烧伤、严重原发性肺动脉高压、严重运动神经元病、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以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也就是癌症)为例,保险条款中关于该重大疾病的描述如下:
指恶性细胞不受控制的进行性增长和扩散,浸润和破坏周围正常组织,可以经血管、淋巴管和体腔扩散转移到身体其它部位的疾病。经病理学检查结果明确诊断,临床诊断属于世界卫生组织《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的恶性肿瘤范畴。
下列疾病不在保障范围内:
(1)原位癌;
(2)相当于Binet分期方案A期程度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3)相当于AnnArbor分期方案I期程度的何*金氏病;
(4)皮肤癌(不包括恶性黑色素瘤及已发生转移的皮肤癌);
(5)TNM分期为T1N0M0期或更轻分期的前列腺癌;
(6)感染艾滋病病毒或患艾滋病期间所患恶性肿瘤。
也就是说恶性肿瘤和其他11种重大疾病是确诊即赔付的,这些不存在争议。
第二种、需要经过规定的手术才可以赔付(5种):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冠状动脉搭桥术、良性脑肿瘤、心脏瓣膜手术、主动脉手术
以冠状动脉搭桥术为例,保险条款中关于该重大疾病的描述如下:
指为治疗严重的冠心病,实际实施了开胸进行的冠状动脉血管旁路移植的手术。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心导管球囊扩张术、激光射频技术及其它非开胸的介入手术、腔镜手术不在保障范围内。
这类经过手术才能赔付的重大疾病,并不能算做严格意义上的“确诊即赔付”。
第三种、发病(或确诊)一定时间(比如90天、180天)后存在某种症状的才可以赔付(8种):急性心肌梗塞、脑中风后遗症、终末期肾病、脑炎后遗症或脑膜炎后遗症、深度昏迷、瘫痪、严重脑损伤、语言能力丧失
首先以深度昏迷为例,保险条款中关于该重大疾病的描述如下:
指因疾病或意外伤害导致意识丧失,对外界刺激和体内需求均无反应,昏迷程度按照**斯哥昏迷分级结果为5分或5分以下,且已经持续使用呼吸机及其它生命维持系统96小时以上。
因酗酒或药物滥用导致的深度昏迷不在保障范围内。
再以急性心肌梗塞为例,保险条款中关于该重大疾病的描述如下:
指因冠状动脉阻塞导致的相应区域供血不足造成部分心肌坏死。须满足下列至少三项条件:
(1)典型临床表现,例如急性胸痛等;
(2)新近的心电图改变提示急性心肌梗塞;
(3)心肌酶或肌钙蛋白有诊断意义的升高,或呈符合急性心肌梗塞的动态性变化;
(4)发病90天后,经检查证实左心室功能降低,如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50%。
以上8种疾病,某种状态维持时间最短就可以得到理赔的是深度昏迷,为96个小时,大部分是90天或者180天,最长的是语言能力丧失,治疗时间12个月以上才有可能得到赔付。
有的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要规定一定时间之后才能赔付呢这是由重大疾病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一般认为病情严重、治疗花费巨大、不易治愈的疾病才算是重大疾病。而上述第三种所列的8种疾病,其病情或者后遗症有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恢复,那么花费就会很低,也就不符合重大疾病的特征了。
由以上我们不难看出,重大疾病的理赔并不是“确诊即赔付”那么简单,决定理赔时效的因素有很多:确诊的时间(短则几天,长则几个月)、条款中关于重大疾病的等待时间(90天、180天甚至是1年)、提交理赔资料以及保险公司审核的时间(保险公司一般在收到理赔资料之后10日内进行赔付,情形复杂的将在30日内做出核定)。
重大疾病的理赔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不能一概而论,“确诊即理赔”并不适用于所有种类的重大疾病,具体的理赔范畴和标准,应以条款规定为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十七条规定,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赔偿义务人应当予以赔偿。
受害人因伤致残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费用以及因丧失劳动能力导致的收入损失,包括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赔偿义务人也应当予以赔偿。
受害人死亡的,赔偿义务人除应当根据抢救治疗情况赔偿本条第一款规定的相关费用外,还应当赔偿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
全文2.0千字,阅读预计需要7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