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纳税风险的分析
时间:2023-12-07 00:17:08 494人看过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企业纳税风险是企业的涉税行为因未能正确有效遵守税收法规而导致企业未来利益的可能损失,具体表现为企业涉税行为影响纳税准确性的不确定因素,结果就是企业多交了税或者少交了税。

概括来讲,企业的涉税行为大致可分为三类:税收政策遵从、纳税金额核算、纳税筹划。其中税收政策遵从就是纳什么税的问题,纳税金额核算就是纳多少税的问题,纳税筹划就是如何纳最少的税的问题。

纳税风险更多地表现为企业利益受损的可能性,即这种风险虽然是客观存在的,而对纳税人而言只是有可能承担这种风险,而并不一定承担这种风险。

纳税风险的几种类型

企业从开业登记领取税务登记证起,就发生了纳税义务,同时也就意味着涉税风险的产生,企业经营者为了能使企业健康发展,持续经营,就必须使涉税风险尽可能降到最低程度。那么涉税风险是如何产生的,企业所面临的涉税风险有哪些类型?

1.在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设计上所导致的涉税风险

(1)投资架构、股东成分。

(2)营业范围。

(3)销售、采购的业务流程(或经营方式)。

2.未善用税收优惠所导致的涉税风险

3.收入、成本、费用的处理方式上所导致的涉税风险

(1)收入的确认。

(2)成本费用的确认。

(3)特殊收入和成本项目的确认。

4.关联交易的转让定价风险

(1)有形资产的销售和采购。

(2)无形资产的提供和取得。

(3)劳务的提供和接受。

(4)内部融资。

(5)通过税收政策比较灵活的国家进行业务往来。

(6)向总机构支付管理费。

(7)转化子公司资本,然后以债务形式投入子公司。

5.发票管理方面的风险

(1)增值税发票使用保管方面的风险。

(2)增值税虚开、代开方面的风险。

(3)取得虚开、代开发票及假发票的风险。

(4)其他发票使用的风险。

6.在增值税、营业税及其他税务处理上的涉税风险

包括:特殊经营行为、印花税的税务处理。

7.企业所处税务环境导致的涉税风险

企业纳税风险的成因

1.纳税人来源于税收立法层面的税务风险

(1)由于中国是以公法为主体的国家,由此决定了整个税法体系首先建立在保障国家行政利益的基础上,通过所有税收法律法规的条文,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国家行政权力的保护远远大于对纳税人利益的保护。

(2)由于中国是以成文法为主体的国家,而成文法的特点之一是对法律责任的判定基于执法者对法律法规表述的理解。

(3)中国完整税法体系并未建立,也是造成纳税人的税务风险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在我国税收正式立法少,行政法规多,主体税种还没有立法,税收基本法尚未出台。现行工商税收税种中,只有两个上升到正式法律,即《外商投资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和《个人所得税法》,其他的还是暂行条例、暂行办法或规定。

(4)现有税务法规不完善,也是造成纳税人税务风险的原因之一。

2.纳税人来源于税收行政方面的税务风险

(1)税收机关与纳税人信息的严重不对称,是增加纳税人承担巨大的税务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当一部分具有适用性、比照性的政策处于非公开的状况,其结果除了影响到法律的公正性之外,要求纳税人遵从并不可能知道的法律及政策规定,显然有悖“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则。

税务机关对于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不够,一般仅限于有效范围的解释,而非采用广而告之的方式,使广大纳税人广为接受。

(2)由于在现行法律、法规、规章中没有对税务行政机关使用税法解释权和自由裁量权作出相应的约束,这就有可能造成税务机关及税务官员行使自由裁量权不当,从而构成对纳税人权益的侵害,使纳税人承担巨大的税务风险。

(3)税收机关和税务官员的执法观念也是增加纳税人承担巨大的税务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

原则上说,虽然税收征纳关系决定了征纳双方关系的不平等,但是并不意味着双方在适用具体法律法规时地位的不平等。在这一法律关系中,双方当事人地位平等,均依法享有权利主体的法律地位与身份、资格,平等地建立起法律关系,通过各自权利的行使和义务的承担,分别负担起各自主体的职责:征税人可依法查处纳税人的偷税、逃税、抗税等违反税法的行为;纳税人也有权依法提出申诉、上诉、控告、检举揭发等,对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渎职、侵权、贪污受贿、营私舞弊等不法、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斗争,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来源于纳税人自身的原因

(1)税务风险来源于纳税人自身的原因最为突出地表现在依法纳税观念的弱化。

①在执行具体法律法规时,纳税人没有完全树立与征税机关的平等地位,因此往往以税务官员个人的意见作为确定税务责任的界限。即使意见相左,也往往采取息事宁人、得过且过的方式放弃正确的权利主张。

②纳税人往往造成一种错觉:和税务官员处理好私人关系远甚于双方面对面就政策而政策进行开诚布公的讨论。

(2)纳税人自身的专业素质(主要反映在对于税法的全面认识与运用)严重滞后于经济的发展。

比较典型的风险控制措施

1.建立风险控制环境

建立风险控制环境包括建立涉税风险控制策略和目标,主要取决于企业管理层的纳税文化和要求。如果企业管理层更倾向偷税或者倾向于要多争取打税收政策的“擦边球”,可以肯定地说,该企业的整体涉税风险是很大的。

企业管理层在建立书面涉税风险控制策略和目标时,应明确以下几点,例如:

(1)企业应遵守国家税收政策规定,照章纳税。

(2)企业应积极争取和企业相关的税收优惠。

(3)企业和分支机构必须要设置税务部门以及各级负责人。

(4)企业还要明确一些具体目标,例如:企业任何一笔超过50000元的交易,企业涉税风险管理部门从交易开始时必须参与。税务机关检查出来的罚款及相关成本不能超过总体税额1%。

2.评估涉税风险

评估涉税风险就是企业具体经营行为涉及涉税风险进行识别和明确责任人,是企业纳税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要考虑以下几步:

(1)理清企业有哪些具体经营行为?

(2)分析哪些经营行为涉及到纳税问题?

(3)这些经营行为分别涉及哪些涉税风险?

(4)所有涉税风险中,哪些是主要风险?

(5)和这些涉税风险相关有哪些工作岗位?

(6)这些岗位的相关责任人是谁?

实践中,风险识别和明确责任人工作是一个由判断和经验扮演重要角色的领域。

3.制定涉税风险控制策略

涉税风险控制策略包括:

(1)避免涉税风险。

(2)保留涉税风险。

(3)降低涉税风险。

(4)利用涉税风险。

上述策略的制定与实施是在企业管理层批准或授权的前提下由企业涉税风险控制部门执行的。

4.设计控制措施

设计控制措施是指为完成涉税风险控制策略和目标,针对已识别的风险和相关责任人进行授权、调整以及责任的分配等。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谁将对控制措施的实施负责?

(2)他将做什么?

(3)他将怎么做?

(4)他将在什么时间做?

5.信息交流和沟通

信息交流和沟通是整个涉税风险工作运作平稳顺利的润滑油。因为即使设计了清晰的目标和措施,但是因为相关部门和人员不理解,导致责任人不能有效地执行和相关部门不能密切配合,实施效果将大打折扣。所以要做到:

(1)加强对风险管理涉及部门和人员的培训和沟通。

(2)涉税风险控制策略和目标应让风险管理涉及部门和人员所熟知。

(3)涉税风险管理的流程和结果应被书面记录。

6.监控实施效果

为了确认涉税风险控制措施在企业内部已经落到实处,并取得相应的效果,采取一定的措施去监控实施效果是非常必要的。监控实施效果就是再检查涉税风险管理的效果,并对涉税风险管理效果进行总结的流程。目的就是要查出:

(1)管理在哪里失效?

(2)目标在哪里没有达到?

(3)又产生哪些新风险?

(4)将采取什么措施解决上述问题?

必须要注意的是,涉税风险控制是一个过程,上述活动并没有一定的先后顺序,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上述活动是持续进行的,其目的是使企业保持对涉税风险连续的识别、分析、计量、控制及改进的能力,所以上述活动贯穿于企业内部日常经营行为中,以应对企业所处的快速变化环境。

全文3.1千字,阅读预计需要11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

继续阅读
本地专业对口律师
北京
#法律综合知识 最新知识
针对企业纳税风险的分析您还没弄清楚,直接和律师在线沟通获得更多帮助

1对1在线咨询

8秒前,138***54用户咨询成功
马上提问
针对企业纳税风险的分析您还没弄清楚,在线问专业律师,让律师告诉您快速方案吧
  • 章法律师

    章法律师

    律所主任

    评分:5.0

    服务人数:487

    在线咨询
  • 张丽丽律师

    张丽丽律师

    专职律师

    评分:5.0

    服务人数:343

    在线咨询
  • 张神兵律师

    张神兵律师

    合伙人

    评分:5.0

    服务人数:590

    在线咨询
内容已经到底了,还没找到答案?
在线问问律师吧,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11,079 位律师在线 累计服务 3,700万 人次
立即提问

他们的问题正在被解答:

朋友欠钱不还怎么办,联系不上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