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谣言损坏他人的名誉法律怎么判
谣言损坏他人名誉的法律判决,主要依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
1.若造谣行为导致严重后果,如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且情节严重,法院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
2.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此类案件,除非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否则需要被害人亲自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才会受理。
3.若造谣行为未构成犯罪,法院在审理案件后,若认定罪名不成立,则会作出无罪判决。这主要依据案件事实、证据和相关法律规定,确保判决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二、协助收集证明侮辱诽谤罪证据
在收集证明他人犯了侮辱罪、诽谤罪的证据时,若存在困难,法院在审理刑事案件期间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1.这种协助主要针对的是侮辱、诽谤案件属于自诉案件的情况。如果案件属于公诉案件,则可以直接向公安机关报案,由公安机关负责收集相关犯罪证据。
2.在收集证据时,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收集加害人散布谣言的文字材料;
(2)收集受害人受到侵害的具体表现和事例;
(3)视频音频资料、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也可以作为重要证据。
三、侮辱罪与诽谤罪的区别
侮辱罪与诽谤罪在客观方面和侵犯客体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1.在客观方面,侮辱罪要求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而诽谤罪则要求行为人捏造事实并广为传播。此外,侮辱罪通常针对特定目标进行,而诽谤罪的对象也必须是特定的。
2.在侵犯客体方面,侮辱罪和诽谤罪都侵犯了他人的人格和名誉。但区别在于侮辱罪不是用捏造的方式进行,而诽谤罪则必须捏造事实。
3.侮辱罪可能包含暴力侮辱行为,而诽谤罪则不使用暴力手段。
4.侮辱行为往往当着被害人的面进行,而诽谤行为则是当众或向第三者散布。
造谣行为一般会损害他人的名誉,受害方有权获得相应的赔偿。若侵权行为造成了严重后果,被造谣者可以选择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请求。对于相关疑问,建议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取准确解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全文819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