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杀的判刑标准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如果是失手将对方误伤致死,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2、情节轻微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是否属于“过失”,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行为人对于这个行为已经预见可能的后果是否有预见,预见的程度如何,造成的后果是什么等。而如果是对具体对象认识错误,则依然按照故意杀人罪论处。比如甲本来想杀害乙,但是错误把丙认为是乙,这种情况仍然以故意杀人罪论处。
非法持有猎枪并误杀了人该叛什么罪
非法持有枪支罪,过失杀人罪。
过失杀人罪规范表达应当为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致人死亡和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
过失杀人罪是针对已满16周岁的自然人造成的过失致人死亡的事实来说的。
是指由于普通过失致使他人死亡的行为。
(1)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利
(2)客观方面表现为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只有发生了过失致人死亡的结果才构成本罪。
(3)主观方面,是过失,包括梳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4)主体是已满16周岁的自然人。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认定
(1)对过失重伤进而引起被害人死亡的,应直接定过失致人死亡罪,不能定过失致人重伤罪,即使过失致人重伤中不包括致人死亡的情况。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立案标准
1、是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
2、要有死亡的事实。
要注意的是:行为人的行为一定要与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因过人致使他人死亡的行为。构成本罪,客观方面必须同时具备三个要索;
1、客观上必须发生致他人死亡的实际后果。这是本罪成立的前提。
2、行为人必须实施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在这里,行为人的行为可能是有意识的,或者说是故意的,但对致使他人死亡结果发生是没有预见的,是过失。本罪属结果犯,行为的故意并不影响其对结果的过失。这点同有意识地实施故意剥夺他人生命行为的故意杀人罪不同。过失致人死亡行为可以分为作为的过失致人亡行为和不作为的过失致人死亡行为两种情况。
从行为人的过失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之间必须具有间接的因果关系,即被害人死亡是由于行为人的行为造成的。这里死亡包括当场死亡和因伤势过重或者当时没有救活的条件经抢救而死亡。否则行为人不应承担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刑事责任。如果行为人的过失行为致人重伤,但由于其他人为因素的介入(如医师未予积极抢救或伤口处理不好而感染)致使被害人死亡的,只应追究行为人过失重伤罪的刑事责任。
《刑法》
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第二百三十五条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全文1.2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