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名股东法律规定如下:
1、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之间的协议,仅对双方产生法律效力;
2、隐名股东需要转变为显名股东的,应当依法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
3、隐名股东的其他法律规定。
一、股权转让纠纷怎么处理好
股权转让纠纷是指股权在转让过程中发生的所有纠纷的总称。股权转让纠纷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针对不同的类型,应该按照不同的方式来处理。
第一种类型是转让双方之间的股权转让合同纠纷,具体可以包括股权转让合同效力纠纷和履行股权转让合同纠纷。
股权转让合同必须符合有效要件,如果股权转让合同被认定无效。转让方和受让方可以要求返还财产,对于因自己的过错造成实际损失的,应当赔偿对方损失。
如果股权转让合同成立后,在尚未履行或尚未履行完毕时,受让人可以起诉出让人,要求其继续履行合同。公司可以根据法院的通知,在一定期限内征求其他股东对该转让合同的意见。如果其他股东在规定期限内有超过半数以上进行追认或不做相反意思表示,并且,不同意转让的其他股东又不购买该转让出资或者只想用低于转让合同价格购买的,法院将判决转让合同的双方当事人继续履行合同。
第二种类型是涉及保护公司内部其他股东的优先购买权的纠纷。
《公司法》规定,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时,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但关于购买价格如何确定,是以对外转让合同的价格,还是以公司净资产重新进行评估确定价格,在实务中争议较大。还有一类案件股权转让合同已经履行完毕,因为出让股东未履行向公司其他股东的告知义务,公司其他股东主张合同无效并请求行使优先购买权。
对于这类案件,有些法院认为应当首先审查公司章程是否有约定,公司章程有约定的,按约定处理;公司章程没有约定时,应当考虑合理期限,在股东名册或者工商登记作出变更超过一定期限时,其他股东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可以考虑不予支持。
第三种类型是因为转让瑕疵出资股权引发的纠纷。
受让方如果明知出让方出资存在瑕疵仍然受让股权时,对未足额出资部分应承担连带补充责任;相反,如果受让方对此并不知情,不应承担责任,并且也有权以此为由请求撤销股权转让合同。
第四种类型是显名股东、隐名股东转让股权引发的纠纷。
这类案件情况比较复杂,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之间是合同关系,具有相对性。通常情况下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之间的约定,不能对抗公司及公司其他股东,也不能对抗第三人。
最后一种是股权的善意取得纠纷。公司股权被无权转让后,双方主张善意取得公司股权。处理这类案件时,既要考虑公司法律关系具有外部公示的特点,又要注意是否符合善意取得制度的基本要件。
二、债权人能否查封债务人的隐名股权
债权人不能查封债务人的隐名股权。隐名股东只享有与显名股东协议分红的债权,而不享有股权。隐名股东没有公司法意义上的股权和股份,不能保全显名股东持有的股权和股份。隐名股东虽然不是公司名义上的股东,但由于公司成立时隐名股东的出资,隐名股东不得按照资本维持和不变的原则收回资金,逃避风险和责任。
三、隐名股东有哪些风险?
实际出资人应当承担的风险包括:
1、代持协议虽然可以依法生效,但隐民股东不具备股东身份,无法直接主张股权;
2、显名股东行使股东权,造成的侵权责任、违约责任,一般可根据代持协议由隐名股东承担责任;
3、隐名股东的其他风险。
全文1.3千字,阅读预计需要5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