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诈骗罪4万赔偿取得谅解能免诉吗
在涉及到诈骗金额达到四万元时,即使获得了受害方的谅解书,被判刑的可能性仍然很大。
谅解书通常是在刑事诉讼程序中提起公诉至法庭质证环节完成,它在刑法上拥有酌情减轻甚至从轻的法律效力。
也就是说,被告人或者受害者在感情上给予了原谅,同时也表达出不再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的态度,这对最终的量刑判决产生一定的减免处罚的参考价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八条
下列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
(一)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
(二)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
二、诈骗罪取保候审坐牢几率大吗
若是实施欺诈行为而被准予取保候审的情况下,并不代表必然会面临牢狱之灾。
即便取保候审已然获批,也未必意味着必定要承担刑事惩罚。
这两种情况依靠的评断和度量标准存在显著差异。
所谓的取保候审,实际上仅仅是法庭尚未展开深度审判和做出判决之前,为已涉及犯罪嫌疑的个体所实行的一种强制性行动,这并非刑事实体。
若法院经过详尽的审理,确认涉案人员确实构成了欺诈犯罪,那么就需要依据其罪行的严重程度,来予以相应的定罪量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二章 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 第二百八十八条 下列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n(一)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n(二)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n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内曾经故意犯罪的,不适用本章规定的程序。
全文794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