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况下,医疗康复工作结束后,将会对患者进行伤残等级评估。
然后依据该等级以及患者的收入水平等相关信息,即可得出具体的赔偿金额。
至于骨折的赔偿金额,则需依据伤残等级进行精确计算,因此无法给出一个全面的答案。
然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5条中对此做出了详细规定,即残疾赔偿金须依据受害人失去劳动能力的程度或伤残程度,并且以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为基础,从定残日起开始计算,共计二十年。然而,对于年龄超过60周岁的人来说,每增长一岁,应扣除一年;而对于年龄达到75周岁及以上者,则仅需按five年计算。
此外,若受害人因受伤导致实际收入并未减少,或是其伤残等级较低,但造成职业妨害严重影响其就业状况的,此时可以对残疾赔偿金进行适当调整。总的来说,确定伤残赔偿金的总数目时,我们需要明确以下几点内容:
1)赔偿级别——这是指受害人身体受到伤残的具体等级程度;
2)赔偿年限——针对60岁以下、60至75岁之间以及75岁以上的人群适用不同的赔偿年限计算方式;
3)伤残系数——也就是指在确定工伤补偿金额时所采用的参数。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五条
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若能够举证证明其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受诉法院所在地标准的,残疾赔偿金可以按照其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相关标准计算。虽然农村户口,但在城市经商、居住,其经常居住地和主要收入来源地均为城市,有关损害赔偿费用应当根据当地城镇居民的相关标准计算。
全文789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