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超小户型”,就是将单套户型的总面积控制在35平方米以下,以在标准小户型的基础上压缩面积降低总房价。
北京拥有众多的商务流动人口,为小户型市场提供了充足的客源,而其中一些人对小户型只是要求能像酒店、宾馆那样满足睡眠需求即可。同时,一批徘徊在商品房门口的年轻人,渴望尽快跨进独立生活的门槛,对小户型的要求,也显得饥不择食。
因此,当超小户型出现在商务区及其边缘地带时,煽起了一部分“单身贵族”、“丁克一族”或投资型客户们的热情。
超小户型虽然解决了部分人的购房需求,但过分炒作必然会导致市场的畸形发展,因为超小户型有着难以克服的缺陷:
价格偏高会失去增值空间
超小户型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低总价,这一点使一些买家趋之若鹜。但目前市场上现有的超小户型价格比起同社区的大户型来说,要贵了许多,像北京地区基本都在15000-20000元以上。这其中一方面是超小户型相对于大户型而言,同样面积的建筑成本要大一些,迫使开发商提高价格;一方面是户型内水电管线等占用的面积以及公摊面积,在比例上都要比大户型大得多,有形无形中进一步降低了使用率,也就是变相提高了价格;另一方面由于热销,开发商也常常会将价格定得高一些。凡此种种,都使得超小户型在未来市场上,失去了增值空间。
面积过小会降低舒适程度
超小户型虽然降低了总房价,却是以缩小面积、牺牲舒适度为代价的。像前些年北京楼市中出现的超小户型代表SOLO1和非常男女,基本上是楼盘出现滞销后不得已而为之的救市之举。尤其是前者,在大户型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暴露出了先天不足的毛病:比如厨房短缺、空间狭窄,使得住宅的功能变得比较单一;各居室一字长蛇排开,使得通风、采光变得比较憋气;一层十几户至几十户,也使得乘坐电梯的便利性减弱、邻居间的干扰增大。
实例:深圳友邻国际公寓
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大开间的A户型,建筑面积30.2平方米。
该户型将卫生间套在厨房内,并都拥有采光窗口,同时角飘窗和阳台,都为增加居室的功能性提供了方便。
存在问题是,大门到阳台的交通动线分割了有限的空间,除了床外的沙发、书桌和衣柜等家具的摆放比较受限,空间利用率稍低。
比例失谐会影响家具摆放
超小户型的片面求小导致了牺牲居住的根本需要:像不到20平方米的空间里,除了一张床、一张桌子和一个柜子之外,再也没有多余的空间,房子的多重功能被压缩的非常局促,仅仅满足了睡眠的需要;像过于狭长的户型,使得家具的摆放变得异常单调,并且交通通道也随之增长。
全文1.0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