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信平台上借款却未能如期归还的情况下,出借方有权发起法律诉讼。
从客观角度来讲,无论在何地发生借款行为且债务人为逃避还款责任,债权人都有权利启动司法程序来维护自身权益。
然而,对于启动法律程序的债权人来说,必须密切关注诉讼时效的问题,比较妥善的做法是若距借款事项发生之日起已经超过了法定的三年诉讼时效,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提出诉讼请求将会导致债权人失去胜诉权。
为了避免在诉讼时效制约方面出现纰漏,出借方可考虑选择在诉讼时效终止之前,说服借款人签署一份还款承诺书,如此做法既可将过去的诉讼时效暂时中止,也能为今后的诉讼工作保留更多筹码。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全文419个字,阅读预计需要2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