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逸在交通肇事后
时间:2023-07-20 21:01:21 359人看过 来源:互联网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认定为肇事逃逸: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

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4.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5.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

6.交通事故当事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

7.交通事故当事人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其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

8.经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或未经协商给付赔偿费用明显不足,交通事故当事人未留下本人真实信息,有证据证明其是强行离开现场的。

交通肇事后逃逸构成条件如何规定的呢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规定构成条件是:

第一、行为人已经构成交通肇事罪,这是前提;交通肇事但按照《解释》第1条和第2条的规定尚未达到犯罪标准的,即使逃逸,亦不属于其范围。

第二、肇事人知道自己造成了交通事故,即行为人在逃-逸时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这是行为人的主观认知因素。

如果行为人没有意识到交通事故的发生而离开现场,则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人明知发生了交通事故,否则亦不能认定有逃逸行为。换言之,逃逸是具有主观评价色彩的。

第三、行为人主观上是为了逃避事故责任,逃避法律的追究的目的。

第四、客观上实施了逃离事故现场,不向公安机关报案的行为。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9条第1款第3项、第2款,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行为人有前款第二项、第四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有第一项、第三项、第五项至第八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全文768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

继续阅读
扩展阅读
  • 机动车
    机动车是指使用发动机作为动力来源的车辆,通常包括汽车、摩托车、拖拉机、农用车等各种车辆。机动车具有速度快、操作灵活、舒适性高等优点,但同时也需要遵守交通规则和安全驾驶。 在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必须符合相关的安全和排放标准,并取得相应的行驶证和...
    更新时间:2024-01-16 16:30:15
查看机动车相关全部词条
本地专业对口律师
北京
#机动车 最新知识
针对逃逸在交通肇事后您还没弄清楚,直接和律师在线沟通获得更多帮助

1对1在线咨询

8秒前,138***54用户咨询成功
马上提问
针对逃逸在交通肇事后您还没弄清楚,在线问专业律师,让律师告诉您快速方案吧
  • 章法律师

    章法律师

    律所主任

    评分:5.0

    服务人数:487

    在线咨询
  • 张丽丽律师

    张丽丽律师

    专职律师

    评分:5.0

    服务人数:343

    在线咨询
  • 张神兵律师

    张神兵律师

    合伙人

    评分:5.0

    服务人数:590

    在线咨询
内容已经到底了,还没找到答案?
在线问问律师吧,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11,079 位律师在线 累计服务 3,700万 人次
立即提问

他们的问题正在被解答:

朋友欠钱不还怎么办,联系不上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