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拍卖市场上现当代作品价格飞涨,一些没有经受时间考验,甚至未臻一流的画家作品也卖出了几十万上百万的高价,相比其他的艺术品门类,只有绘画艺术品市场,出现了投资家厚今薄古的怪现象。但如果把这一现象归结为买家不懂艺术盲目投资,我认为却不尽然。要找出这一现象的真正原因,与其从艺术的角度来分析,还不如从经济的角度来得更为直接和透彻。我国目前的拍卖市场被人们戏称为“击鼓传花”,意思是指投资谋利的人多,而少有真正的收藏家。基于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资本着眼的是盈利最快的艺术品,而非艺术价值最高的艺术品。古代艺术品在经过了十几年的拍卖市场槌起槌落的敲打之后,价位已经相对平稳,其短期内的升值空间不会很大,而现当代的画家作品,起点低,风险小,升值空间大,不多的投入有可能在短期内获得丰厚的回报,这才是真正吸引投资者的根本原因所在。去年的现当代国画的走热,今年的油画的疯涨,其根本原因主要在此。如果说20年前搞收藏的是出于对艺术品的喜爱,那么现在弄潮艺术品市场的却多是资本的持有者。他们对艺术品的钟情不如说是对艺术品带来的回报的热衷。参加“击鼓传花”的买家,出手的时候不仅要考虑自己接手的价值,还要考虑下家的承受能力,只有在自己可以轻易出手或尽快出手的时候,风险才能降到最低,资金才能快速流转,自己买的东西才不至于变成“库存”。在这一前提下,买家定会选择升值幅度最大的时机出手,以获取最大利益。以今年荣宝春拍的一件吴冠中的《群虎图》为例,在1997年中国嘉德春拍中,第058号拍品就是一幅吴冠中作于1990年、落款“冠中写生”的镜心《群虎图》,估价33万元—45万元,最后以77万元成交。在2003年中贸圣佳的秋拍中,第1345号拍品,也是一幅吴冠中的《群虎图》,估价70万元,以121万元成交。本次荣宝上拍的同样是吴冠中作于1990年的镜心《群虎图》,估价180万元—250万元,最后以231万元成交。假如就是同一幅作品的话,这场“击鼓传花”的游戏结果一目了然,就不难理解人们为什么热衷这种游戏,而在恰当的时机出手,也是获取最大利益的关键。当然,也有人强调一些其他因素,比如古代作品赝品太多,真假难辨;又比如现代作品题材熟悉,容易理解等等。但说到底,资本投入的大小,投资风险的大小,以及获利空间的大小,这才是投资者考虑的最主要因素,这也是投资家和收藏家的根本区别。由此我们也不难得出结论,什么时候出现在拍卖市场上的不再仅仅是“投资者”,而是真正的收藏家,那么,艺术品的艺术价值才可能真正被买家所看重。
全文1.0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